6 出淤泥(第4/7页)

玛格丽特和亨利不可避免地被对方吸引。15岁时,凯瑟琳的幼女就已经出落成一位大家闺秀了。她发育成熟,在舞会上受人瞩目,渐渐懂得穿衣打扮,使她得以跻身上流社会,并在数十年中地位不坠。除了先天条件之外,玛格丽特还有一样无与伦比的优势:血统,身为王室成员,玛戈有承继大统的资格。他们两人如果没有坠入爱河,那才奇怪呢。

据玛格丽特自己说,风度翩翩的亨利是新郎的绝佳人选。毕竟她的姐姐克劳德已经嫁给了吉斯家族。而亨利的叔叔,也就是洛林枢机主教对王室贡献甚大——他在王室要求下支付了瑞士佣兵的费用。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其兄安茹公爵,后者在少年时代彻底弃绝胡格诺派,成为一个热情而严苛的天主教徒。这一转变令人费解,无疑,这都因为他们的母亲为了避免别人指责自己信仰不坚定,所以在表面上坚持正统信仰。一位名叫米歇尔·德·卡斯特诺的廷臣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为了保住(凯瑟琳)在天主教徒中的影响力,为了让他们相信自己坚定支持天主教,她常常让子女参加公开的天主教集会和游行。这种行为赢得了教士和贵族的人心,也赢得了平民的信任,同时,也让胡格诺派感到绝望——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洛林枢机主教在宫中重获权力。”孔代亲王认为:“国王希望臣下和平共处、互相理解而不可得,其原因就在于安茹公爵和洛林枢机主教之间存在友谊。”

1567年秋季,胡格诺派认为西班牙和法国天主教势力迟早要发动攻势,因此先发制人,对王室发动突然袭击。他们的目标是查理九世,想切断他和谋臣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和太后及洛林枢机主教的联系。他们原定于9月28日实施计划,但25日,阴谋被王室知晓。王室当时在巴黎以东34英里的莫城(Meaux)。25日午夜,凯瑟琳紧急传唤瑞士佣兵,后者于次日凌晨赶到。经过会商,王室决定前往首都。王室在瑞士佣兵的保护下,于午夜动身。胡格诺派军队大吃一惊,当时他们尚未集结完毕,仅有六百轻骑兵,他们未配备重甲,也没有炮兵,无法突破瑞士卫队——后者人数远超新教军队十倍以上,他们围绕王室,队伍有序,一列列长矛闪闪放光,就像一只防守状态下的巨型豪猪。

那一夜,威尼斯使节也在王室队伍之中,他如是描绘这支罕见的军队:“我从未见过如此混乱的乌合之众。他们就像一群民夫……但在战场上却判若两人。他们和敌人交锋三次;将手中一切武器——乃至瓶子——投向敌人;他们放低长矛,像全速的猎犬一样追击敌人……但阵形丝毫不乱;他们士气高昂,敌人畏惧不前。”几次试探之后,胡格诺派军官慎重决定,此时并非绑架国王的最佳时机,于是决定撤军。疲惫的王室成员当天下午安全抵达巴黎。

新教徒首战受挫,大受刺激,不肯就此罢休。科利尼和孔代亲王领导的叛军重整军队,制定了新的计划——切断巴黎的供给线,使巴黎弹尽粮绝。胡格诺派在写给查理九世的通信中表示,此次叛乱师出有名,因为国王“早已答应西班牙国王逮捕新教领袖,消灭一切新教徒”,同时也因为国王的臣民不堪重债和苛税的负担,这些负担是“贪得无厌的外国人——具体说就是意大利人——凭借他们在法国的影响力而加给人民的”。换言之,叛乱完全是太后的错。

凯瑟琳勃然大怒。她为新教徒付出许多,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若不是凯瑟琳签署的宽容法令,这些人身在何处?胡格诺派没有良善守法的好人,他们个个都是“害虫”!温和的掌玺大臣洛斯皮托曾为凯瑟琳夺取摄政权出谋划策,此时却遭到降职惩罚,并最终被逐出政府。作为太后,凯瑟琳决心惩罚此前的盟友,并要一举消灭新教徒,因而提拔洛林枢机主教以及他手下那些极端天主教徒,法国再次陷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