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谁当其罪谁其贤 第二节(第6/10页)

然而,肃宁寨并没有因此而真正平静下来。

赵隆偷袭肃宁寨留下的断瓦残垣,特别是到处可见的烧得焦黑的木头,触目惊心,南征以来,肃宁差不多都是辽军在宋朝境内的大本营,在一般辽军将士的心中,这里是绝对安全的。然而,这种信念如今轰然倒塌,再加上白天与铁林军、云骑军作战时所感受到的宋军那种顽强,让许多人心里都生出不好的感觉来。对于归国的期望,也愈发的迫切。官阶较高的将领,更是听到了关于兰陵王咯血的各种传闻,关于宋军援军,关于安平韩宝部的……他们虽然不敢公开讨论这些话题,但每个人脸上的神色,都显得比平时更加紧张。

尤其是那些能参预军机的高级将领,西方几十里外韩宝部的战况,有如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的压在每个人的心上,让人感到窒息。

自从何畏之占据饶阳后,宋辽两军对于战区的封锁与反封锁便渐渐白热,何畏之一面派出何灌的环州义勇肆无忌惮的四处出击,刺探情报;一面又加强对安平与肃宁之间联系通道的封锁,先是用快艇小船封锁河道,其后又从军中挑选豪杰之士,在安平与肃宁之间四散巡逻,邀击辽军的拦子马与信使,企图彻底切断耶律信与韩宝的联系。辽军并不十分习惯这种战争方式,不过,作为回应,每当辽军有重要行动,耶律信都会派出大量的拦子马部队,清剿四周的宋军探马。总体来说,这场封锁战,在河间、肃宁、君子馆之间,辽军是占据优势的,只是他们因为不习惯这样的战法,而很难持续的保持强度;而在安平与肃宁之间的那片地区,何畏之却掌握着绝对的主动,耶律信付了不小的代价,也就是能勉强保持和韩宝最基本的联系而已。

尽管如此,对于安平战场双方的部署,肃宁的这些辽军将领们掌握的情报,可能比身陷包围的韩宝还要多。

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士气更加低落。

傍晚时那名探马,用自己的生命带回了宝贵的情报,让他们得以知道韩宝已经被迫东进,而在肃宁的西南方,唐河与滹沱河北流之间的那条支流的南岸,在一夜之间,地面上忽然出现了数不清的小旗帜,那名探马所在的小队,付了数人死亡的代价,才探清楚那是一个炸炮阵。

那些探马,以及收到情报的耶律信与他麾下的将领们,并不知道那只是一个炸炮迷阵。对于在炸炮上还敌意插上小旗的行为,是可以有很多解释的,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本就难说得很。也许宋人这样做,只是故意引辽军进阵的把戏呢?至于接近真相的猜测,认为宋人没有足够的炸炮布阵,反而是最不可信的。辽军中没有人会怀疑宋朝的生产能力,仅仅是那几十里的炸炮带,对辽国来说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宋人想做,他们就可以找到足够的工匠,做出那么多炸炮来。尽管这对宋朝来说,也不免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可是,这只能让他们觉得宋人是蓄谋已久、煞费苦心,而正这好说明韩宝已经彻底落入宋军的圈套。

这数十里的炸炮阵,若是事先有所准备,自然不足为惧。但是突然出现在关键时划,配合着王厚、慕容谦的数万大军,便足以抵数万甲兵。它割断了肃宁辽军接应韩宝的首选路径,通过那条唐河支流,原本是路程最近,而且宋军防守也最薄弱的一条道路。

如此一来,接应韩宝部便只能取道饶阳以北的滹沱河北流,那里不仅河面更宽,冰情更加复杂,渡河难度倍增,而且,北有何畏之部的阻击,南有河间宋军的配合!

耶律信要走这条路去接应,几乎就得在田烈武的眼皮底下通过。

白天一战,辽军已知田烈武绝非是可以轻视的“公人将军”,铁林、云骑之韧性,颇令人无可奈何。更何况,战场上宋军还意外出现了一只数万人马的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