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庙堂无策可平戎 第二节(第6/7页)

自蔡河泛舟归城,蔡京又亲自将薛奕、曾布、秦观送回驿馆,待一一安排妥当,竟已近酉正时分,此时大雨早已收了,雨后的汴京城,空气中透着清新的味道。蔡京贪婪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登上马车,吩咐道:“回府。”

他的宅子紧接着熙宁蕃坊,连秦观等人所住的驿馆并不远,没多久便到了。他这宅子原是汴京一个官宦人家的祖业,据说祖上是随柴世宗打过三关,因功封过刺史的,因为子孙不肖,家道败落下来,闹得连祖宅都要出售。正逢蔡京调任太府寺后,在汴京四处寻觅适意的宅院。他见这宅子东下西高,是所谓的“鲁土”,正是宅经上所谓“居之富贵雄豪”的格局;又喜其庭院布置,皆合己意;且这附近再无其他官员居住,在这风起云涌的关头可以减少许多麻烦,便花了八百贯足钱买了下来,只请人卜过风水,稍稍改了照壁的位置,便搬了进来。这宅子原主人也是官宦之家,祖上做到过六品以上,依宋制,造的是乌头门,到了蔡京这儿,倒是连门都不用换了。

蔡京的马车刚到大门口,便见他的管家蔡喜急急忙忙地迎了出来,一面服侍他下了马车,一面在他耳边低声禀道:“大人,王殿院到了。依大人吩咐,请他在书阁等候。”

蔡京微微颔首,随口问道:“王殿院来多久了?”一面加快了脚步,径直向书阁走去。所谓“殿院”,是时人对殿中侍御史的尊称,便如称监察御史为“察院”一般。自改官制后,御史台下辖三个主要机构,其中殿院掌监察京朝百官,乃是御史台中最有实权的机构。这个“王殿院”叫王谷,表字世用,与蔡京是同榜进士,曾放过两任通判,皆以任事不避权贵而闻名,做殿中侍御史不过一年时间,便接连弹劾数名权贵,京师已是人人皆知有个刚直的“王御史”了。

“快有一刻钟了。”蔡喜躬着腰,在前面引路,一面又低声说道:“今日午时,小的去蕃坊买家生,听到有人在议论,说是陕西出了大事。只是究竟是何事,却也没个准,有人说是西贼卷土重来,有人说是盗贼,还有人说是兵变。只是……”

“只是什么?”蔡京脚下未停,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只是有好几个人都说,有人在西京看见石府的二公子,虽是坐的马车,却穿着素白的袍子,好似押解的犯人一样……有人说唐大人是在陕西犯了事……”

蔡京猛地停下脚步,冷冷地道:“这些事,你不要乱传。”

蔡喜闻言,连忙回道:“是,小的不敢。”

蔡京点点头,看了他一眼,方继续向书阁走去,脚下的步子却是迈得更急了。陕西兵变也好,唐康擅调禁军平叛也罢,蔡京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也许,换一个时间,这将是震撼朝野的大事,但现在,这一切,却都不能成其为重点。蔡京清楚地看到政事堂内吕惠卿的位置摇摇欲坠,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大宋朝正危机四伏——但是,吕惠卿倒不倒台不重要,大宋朝倒不倒霉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吕惠卿的倒台,大宋朝的危机,必须能给他蔡京带来利益!保住自己,从危机中获取对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被中枢的争权夺利压成齑粉,这才是蔡京目前最需要关心的。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即使他把宅子买在熙宁蕃坊,他也不可能真正的置身事外。因为,他就是石越手中的棋子,而石越,已经将他这粒棋下出去了。他必须完成棋手的任务,也必须巧妙地保护自己,只要稍有不慎,无论是哪方面的力量,都能轻易地让他化为齑粉,并且,不会得到任何同情——包括石越的!

快到书阁的时候,蔡京刻意放缓了脚步,把自己的神态变得从容。他走进书阁之时,王谷已经站了起来,他手边的书几上,放着一把团扇和一卷书册,蔡京眼尖,已留意到青笺纸的扇面上,有司马光的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