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朽的生命(第2/2页)

我比照了一下同时期的欧洲大事,此时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还没有诞生,英国要再过三年才承认美国独立,《拿破仑法典》还要过二十四年才问世。

一八五三年,英国《亚洲文会会报》发表评介《洗冤录集证》论文。一八六二年(或一八六三年),荷兰人译出第一个完整的西文译本。一八七三年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文化教授嘉尔斯的译本曾分期刊于《中国评论》,一九二四年又全文刊于英国皇家医学会杂志,并有单行本问世。一八八二年,法国法医学家马丁著有《洗冤录介绍》,发表于巴黎《远东评论》。一九○八年,德国人布莱坦斯坦因将荷译本译成德文。一九一○年,法国人李道尔夫将越南本《洗冤录》译为法文。但是,如前所述,欧洲人读过这些译本,并不知原作者是宋慈。

历史走进二十世纪,法医学史在等待着有人把宋慈的成就昭示给世界。一九五五年六月,宋慈画像首次出现在江苏省卫生厅主办的南京中医药展览会上,连续展览了四个月。

这张画像上的宋慈,戴着进贤冠。进贤冠是古代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唐代百官皆戴。杜甫有诗曰:“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画像的下方署名“宋大仁造像,子鹤海煦合绘”。子鹤即国画家徐子鹤,海煦是宋大仁的别号。宋大仁说,我们注重描绘宋慈“丰裁竣厉,望之可威”的风度。在衣冠方面没有选择宋代的官帽而选择“进贤冠”,是为着强调宋慈的学者风范。这张宋慈像,一九五五年在广东中医药展览会又展出了两个月。后再于一九五七年在福建中医药展览会展出一个月。共有三十多万人瞻仰过,并在瞻仰宋慈画像的同时,通过文字说明得知宋慈的法医学成就及其对世界法医学的影响。

这张宋慈像是应当被高度珍视的,它具有日后任何宋慈画像都不能取代的历史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都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宋慈像就在这个时期的中医药展览会上接受了数十万中外人士的瞻仰。由于当时的“中苏友好”关系,苏联波波夫教授于一九五○年发表了《洗冤录评介》;契利瓦科夫教授于一九五六年著出《洗冤录研究》,并在《法医学史及法医检验》著作中印宋慈画像于卷前,这就吸收了宋大仁的研究成果。

至此,我看到,如果没有刘克庄留下那篇“墓志铭”,我们对宋慈青年好学敏思、为官听讼清明,所至雪冤禁暴的生平将沓无可寻;如果没有宋大仁对《洗冤集录》在海内外传播所做的深入研究,宋慈和《洗冤集录》的意义也会湮没在历史深处。今天,我们纪念宋慈的时候,不能忘记刘克庄和宋大仁在历史岁月中不可或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