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第4/4页)

[64]

基洛夫被刺,现在可以确定不是白卫分子也不是季诺维也夫分子干的。但尼古拉耶夫刺杀基洛夫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有幕后指使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基洛夫事件中隐藏着许多无法说明、无法理解的地方,需要谨慎审核。会后,苏共中央主席团成立了一个以莫洛托夫为主席的委员会,调查基洛夫被刺案件。1957年4月23日,委员会作出结论,说凶手尼古拉耶夫从未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有任何联系。1960年,以政治局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为主席的新的委员会,再次审查基洛夫案件。结论是,基洛夫被害是内务部人员根据斯大林指示干的。1961年5月,成立了由苏共中央、苏联检察院和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主席是什维尔尼克。其分析没有超出莫洛托夫委员会所作的结论,但认为基洛夫被刺事件需认真审查。1963~1967年,佩尔谢领导党中央下属的一个委员会重新审查基洛夫案件,认定基洛夫是尼古拉耶夫刺杀的,基洛夫的警卫鲍里索夫是意外车祸死亡的。1988~1990年,苏联检察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再次审查基洛夫案件,认定尼古拉耶夫曾企图获得党积极分子会议的入场券,后来用自己的党证两次进入斯莫尔尼宫,在走廊遇见基洛夫,并向后者开了枪,接着又朝自己或是朝天花板开了第二枪,被斯莫尔尼宫的电工普拉特奇击倒。基洛夫的警卫鲍里索夫落在后面大约20步,没有能制止刺杀。尼古拉耶夫用的是1917年生产的纳甘左轮手枪,持枪许可证是列宁格勒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代表处在1930年4月发的,有效期到1931年4月21日,即行凶时已过期3年。至于28颗子弹,尼古拉耶夫完全可以合法地在内务部人员经营的体育协会商店“狄纳莫”购买。[65]

近年来,俄国学者对基洛夫案做了大量研究。[66]一些人认为是内务部根据斯大林指示干的;另一些人认为是尼古拉耶夫的个人行为,或说是因嫉妒基洛夫同他妻子有暧昧关系而干的。2004年,相关档案已解密,但没有足以说清问题的可靠资料。可能的知情人员,如列宁格勒州委第二书记丘多夫,列宁格勒市委书记、市苏维埃主席,内务部列宁格勒地方局正副局长梅德韦季和扎波罗热茨,基洛夫的警卫人员,以及审讯基洛夫案件的第一批内务部人员都被杀害。尼古拉耶夫的妻子,以及她的姐姐和姐夫也被处死。基洛夫被刺案的真相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但无论如何,这一案件成为斯大林发动大清洗的源头,却是铁一般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