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第3/4页)

[59]在斯大林的指令下,内务部不择手段地编造恐怖集团。首先逮捕了前共青团干部。这些人原是季诺维也夫分子,在1934年曾开会讨论编写共青团历史之事。内务部列宁格勒地方局当时曾要求逮捕这些人,但被基洛夫拒绝。基洛夫被刺后,他们被斯大林划定为“列宁格勒总部”的成员。斯大林亲自划定恐怖集团的成员。他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列宁格勒总部”和“莫斯科总部”,然后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其他住在莫斯科的前季诺维也夫分子写在“莫斯科总部”下面,将被捕的共青团干部等人的名字写在“列宁格勒总部”下面,还把一些人从一个总部转写到另一个总部。斯大林亲手写的这张纸的影印件曾提交给调查基洛夫被刺案的什维尔尼克委员会。[60]

12月22日,政府发表了侦查谋害基洛夫案件的通报,说尼古拉耶夫是一个名为“列宁格勒总部”的地下恐怖组织的成员,这个总部由原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组成。至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鉴于罪证不足”,其案情将由内务人民委员部进一步侦查。

12月27日,法院对“列宁格勒恐怖总部”案件进行审判,断言暗杀基洛夫是该恐怖组织谋害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长远计划的一部分,还说已经发现了两个恐怖组织:一个由Н.Н.沙茨基领导;另一个由前共青团中央委员И.И.科托雷诺夫领导。尼古拉耶夫就是接受科托雷诺夫的指示杀害了基洛夫的。控告结论还说,尼古拉耶夫已经承认,他从某外国领事那里得到5000卢布,该领事是托洛茨基和阴谋者之间的联系人。1934年底,拉脱维亚驻列宁格勒总领事乔治·比辛尼克斯被驱逐出境。但拉脱维亚政府坚决否定比辛尼克斯同谋杀基洛夫事件有牵连。12月29日,14名被告包括尼古拉耶夫全部被处死。[61]

1934年12月16日,逮捕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和列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都是1901年入党的老党员,1919~1926年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历任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加米涅夫任莫斯科苏维埃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和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这两位领导人于1927年年底被开除出党。他们在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发表《二十三人声明》,宣布停止反对派活动并完全服从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决议。1928年6月,他们被恢复了党籍。1932年9月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看到柳亭集团的《呼吁书》和《行动纲领》,但未向党和苏维埃机关报告。10月,再次将他们开除出党,并说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联盟”的参加者和思想煽动者,判处流放3年。1933年5月8日,季诺维也夫写信给党中央和斯大林,承认他被惩处是正确的,但是希望得到一份工作,向党赎罪。12月14日,中央监察委员会决定恢复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党籍,季诺维也夫任《布尔什维克》半月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加米涅夫任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

1935年1月15日,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62]等19名原反对派成员进行了秘密审判,指控他们秘密组织“莫斯科总部”,从事反苏秘密活动,企图取代现任领导人。加米涅夫向侦查机关提交一份声明,声称:“把我划归‘旨在消灭苏维埃政权领导人’的组织之列,与侦查工作的整个性质、向我所提的问题以及在侦讯过程中向我所提起的公诉不符。”[63]季诺维也夫断言,党的十五大以后反对派总部解散了,不再有什么组织;同时断然否认同基洛夫被刺一事有任何牵连,并且当庭谴责了恐怖行为。但在高压下,他们承认自己过去的反斯大林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助长了目前存在的恐怖主义倾向,促使犯罪者堕落。因此他们对尼古拉耶夫的罪行在道义上负有间接的责任。这种承认并不能构成“暗害活动的策划者”的罪行。检察机关也拿不出其他任何材料来证明季诺维也夫等原反对派成员犯有罪行。审讯最后结论说,“侦查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根据足以证明季诺维也夫分子教唆谋害基洛夫的事实”。尽管如此,军事审判庭仍判处季诺维也夫10年监禁,加米涅夫5年监禁,其他人不同年限的监禁。现今材料证明,季诺维也夫等人与基洛夫被刺案无关,苏共已为他们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