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有奶是娘蔡太师(第4/6页)

重回权力舞台中央的司马光一天都不想再等,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他要和时间赛跑,在有生之年将新法流毒从帝国的身体逼出,所以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新法,好的坏的一律废黜。

对新法中最重要的募役法,司马牛(苏大胡子语)限期五天,帝国各路全部从募役法改为原来的差役法。

力度之大,时间之紧迫,不要说旧党难以接受,连苏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都直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吃,肉要一口一口吞,更何况眼前的摊子是难啃的骨头。

这时候,蔡京跳了出来,坚决拥护司马牛,并神速地在五天内将他开封府辖区的募役法全部改回差役法。

帝国上下的臣僚们都有些目瞪口呆,他们没有人想到跳出来的竟然是新法战将蔡龙图,小蔡的这一百八十度弯转得也太神速了。

事实证明,蔡京的这笔投资是血本无归,他此举除了让老司马开心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蔡啊,如果帝国人人都能像你这样奉公守法,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呢”外,没有收到其他任何回报,赏识他的司马光完成夙愿后也耗尽最后一丝心神撒手西游,剩下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蔡元长的骂声,旧党骂他叛徒,新党说他是小人,台谏官们则视他为奸邪,蔡京耗子拉风箱——两头不是人。

京城是呆不下去了,蔡京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知成德军,后来历知瀛州、扬州、郓州、永兴军、成都府。

虽然做了新党的叛徒,但是新皇帝眼中的蔡京,还是一位新党中坚骨干和能吏。哲宗皇帝一天天长大,对高老太后的不满和对父亲的崇拜与日俱增,亲政后,他重新重用新党施行变法,绍圣初,蔡京也被召回了开封,任代理户部尚书,而他的弟弟蔡卞则官拜左丞,蔡家兄弟一时又重新起势。

蔡京废新法是好手,助新法也是能手。回京代理户部尚书后,新党领袖章淳正愁如何恢复募役法而头疼,蔡元长说这有何难,直接取熙宁成法施行,错不了。在他的协助下,帝国很快又全面施行起募役法,一废一复,手起刀落非常利索。

可惜赵煦虽有继承父志将变法进行到底之心,却天生命短,二十四岁没留下子嗣就双脚一踏去了黄泉,便宜了十八岁的兄弟端王赵佶。

上台伊始的赵佶仍然不能做这个帝国的主,这次当家的是向太后,一样是不喜欢折腾的女人。新党又一次遭殃,蔡京当然不能例外,被罢官为端明龙图学士,再一次赶出开封,知太原。随后又再次被贬,知江宁。

蔡京做地方官做得严重审美疲劳,这一次他赖着呆在开封不走,很快被御史们告了一状,地方父母官也做不成了,派他去看守余杭的道观洞霄宫(提举洞霄宫)。

蔡京迎来了政治生涯的最低谷。

但无论被打压得多深,作为新党骨干,只要新党有复辟的一天,他蔡京就有出头之日。

更何况现在的皇帝是他的超级粉丝,同为艺术家。

蔡京的东山再起离不开几个人有意无意的帮忙。一个是童贯,徽宗登基伊始,令童贯到杭州一带搜寻奇珍书画,童贯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到了杭州自然想起找文化大师级人物蔡元长帮助。在蔡京的帮助下,童贯给皇帝找到了不少珍贵的古董书画,蔡京附带也把自己的一些字画通过童贯带到了赵佶面前,让皇帝对蔡大师的好感与日俱增。

另两位则是徽宗年间的两大执宰曾布与韩忠彦。赵佶新政上台之初,改国号“建中靖国”,意思很简单,就是针对神哲两朝新旧两党之争猛于虎的政局,采取持平用中的国策。两大执宰曾布、韩忠彦虽是新旧两党的代表,但都属于温和派,赵佶才上台,不希望出乱子,只希望大家和平共处过几天清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