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还是不推销,这是个问题(第3/6页)

猎场主管回答:“我确实有理啊!国君要召唤谁,都是派人拿着相应的信物的。召唤大夫用的是旌旗,召唤士人用的是弓,召唤猎场管理员用的是皮帽子。可您派来的使者拿的是旌旗而不是皮帽子,这不合规矩啊,所以我才不敢跟来。”

齐景公一怔:“嗯,说得倒是在理。好吧,那就不杀你啦。”

——孟子讲完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意思是说:有志之士坚持操守,不怕死无葬身之地,勇敢的人也不怕掉脑袋。孟子然后又说:“孔子当年盛赞这位猎场主管,赞就赞他坚守礼制,不合乎礼法规范的事情他坚决不做。”

孟子接着把话引到了自己身上:“我如果不等待诸侯的召见就直接上门推销,那岂不是连这位小小的猎场主管都不如了吗?”

陈代连连点头称是,心里却想,做销售的可绝对不能有我们老师这种心态啊!应届毕业生们也千万别听我们老师这套,现在都讲主动出击、双向选择呢!

孟子接着教训陈代:“你方才还说什么受点儿小委屈好占大便宜,你这完全是从利益出发来想问题,太反动了!照你这么说,就算多受些委屈占点儿小便宜也是划得来的了,反正都是有赚嘛!嗯,我真得好好做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让你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陈代心说,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人生观、世界观早都定型了,况且我想干什么谁能拦着我?现实诱惑又那么多,无论您再怎么说,我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瞧您以前又是提倡学习尧圣人,又是提倡学习舜圣人,可诸侯权贵们虽然嘴上都说得好着呢,实际上不还是该贪的照贪,该坏的照坏吗?不过呢,表面上还得装出恭恭敬敬的样子,挑大拇指赞美您的大道理,谁让您是老师呢?

孟子哪知道陈代心里的弯弯绕,语重心长地说:“我再给你讲一个赵简子时候的故事——”

陈代连连赞叹:“老师您讲得真好,真及时!学生提议,您讲的这个故事咱们回头得写进《孟子》这本书里去,好作为传世经典、万世典范!”

孟子白了他一眼:“我还没讲呢!”

孟子讲的这个故事又是和打猎有关的。

主人公之一叫做嬖奚。先得介绍一下他这个名字。我在“公孙丑篇”里讲了许多古人起名字的方式和称谓的方式,远远没有讲全,这里的这位嬖奚就是一种没讲过的情况。所谓“嬖”,既不是姓,也不是字,而是“宠臣”的意思,“奚”才是他的名字。这种称谓有些像英语里的Professor John(John教授),Doctor Jack(Jack医生),如果有人想自豪一下,可以说这种称谓方式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早了多少多少年。

一般前边带这个“嬖”字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梁惠王篇”的最后一节不是有个给孟子使坏下绊子的嬖人臧仓吗?现在这个叫“奚”的嬖人也不比臧仓好到哪儿去。嗯,为了顺口起见,我们就叫他嬖奚好了。

嬖奚是赵简子的宠臣,赵简子又是谁呢?既然身边有个嬖奚,想来赵简子也不会是个什么好主子吧?

这倒错怪赵简子了,难道宠幸大坏蛋的就一定不是好主子吗?和珅是个超级大坏蛋、超级大贪官,构筑了自己庞大的贪官关系网,这谁都知道,可他不正是打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大臣吗?有人认为“康乾盛世”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样看来,贪污腐败好像并不影响国泰民安呀。这个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横行肆虐的时代却恰恰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兴盛、最让人一提起来就激情澎湃的第一盛世,这个现象真的很颠覆人们的常识。所以,同样的道理,嬖奚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赵简子的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