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亿人的幸福额度(第7/17页)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现在正是把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模式转变成出口工业本身,甚至出口工业化进程这种全新模式的绝好机会。

输出工业化,需要用工业化时代的科学理性突破农业时代的狭隘市场思维。在农业时代的市场经济中,人无我有才能垄断,才能发大财。但是,工业时代,越有效率的工业往往也越复杂,越复杂的工业就越需要多个企业配合。从长期来看,人无我有不如共同协作,搞产业升级。

几十年来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工业从沿海向内陆扩散,不论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还是这些年的产业转移,都没有造成沿海地区的萧条。相反,在更多的配套厂、合作企业的配合下,原来造小五金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汽车,甚至琢磨造飞机,把小配件的生产大量外包到内地;过去造普通机床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数控机床,机床的外壳、基础等简单铸件挪到了西部的企业生产。再加上沿海地区在内地的投资本身就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沿海地区尽管一再抱怨“民工荒”和“产业外逃”,楼却越修越高,白领越来越多,研发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就是内部输出工业化的结果,在国际上有没有参比性?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卖给别国,甚至送给别国的工业品,再多也会用完。

当年越南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美国扶植的南越垮得太快,中国、苏联援助越南的武器和物资根本没用光,在越南的仓库里堆积如山。而南越和美国人也留下了几十万美式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再加上越南人用中苏物资供应的100多万军队,从纸面上看,越南军队的装备水平超过了不少工业国家,所以才敢于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到现在,从纸面上说,越南还有几千辆坦克,几百架飞机,但除了近年向俄罗斯重新购买的几十架飞机,大部分武器装备怕是动都动不起来,只能卖废铁了。除了老挝、柬埔寨等邻国,没有谁还把越南的军事实力当盘菜。这就是没有工业的后果。现在自己造不出工业品,要享受工业化生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像尼日利亚、埃及、也门等国,很快就要因为没有工业而崩溃了。这样的国家,让他们买更多的工业品很难,假如中国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各国建设工业社会,可以想象,这对所在国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输出工业化,绝不仅仅是卖一批机器那么简单。事实上,缺乏工业传统的国家就算得到了全套的工业装备,也会在几天内把机器糟蹋成一堆废铁。100年来,后发大国中只有中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搞工业的难度。

借鉴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的模式,首先,中国要帮助这些国家调查本国资源,规划工业布局,然后才能谈判具体的贸易条件——否则这些国家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搞什么样的工业,也就完全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化。然后中国按照规划,为这些国家定做机器、派出专家、技工,手把手教他们搞工业化。当然,也不能忘了建设双方共用的矿山和基础设施,毕竟交易不是纯援助,中国工业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拿到足够的资源供应。

现在新疆有个可可托海矿,又叫新疆锂盐厂,资源储量异常丰富,也是当年苏联和中国联营建设的。在苏联援助停止后,这个矿在生产高峰年份曾以自己的矿产偿还过当年40%的苏联债务。

机器和技工只是工业化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对于农业化国家来说、教育、城市规划、经济政策调整都要和工业化经济建设同步进行,甚至提前进行。这些改造同样得由工业化国家指导来进行,当年苏联援助中国,专家不仅要帮助中国建钢铁厂、建煤矿,还要帮助中国建学校、编教材、规划城市,训练公务员,甚至连艺术团和电影厂都要并入工业化社会的建设一起统筹。至于改造农业和打破农业社会结构,更是工业化绕不过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