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8/33页)

假如马歇尔不来,国军一百八十个师不致被撤销解散,部队必然是士气高昂,战力完整充实。即令和平谈判不成,必须武力解决时,以这一百八十个师,无论使用到哪一方面,哪一方面便形成重点,保持绝对优势,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再具体的说:假如在抗战胜利以后,没有美国来干涉内政,马歇尔——这个刽子手不来破坏拉垮中国国民政府的全面优势的话,中国政府所有三百五十四个师,以三十个师进入东北,接收到瀋阳为止,收编全部伪军及东北义勇军,稳定东北局势;以八十个师控制黄河以北至长城一带各要地,相机扑灭当地共军,并支援东北国军作战;其余二百四十四个师以四十个师为总预备队机动使用,以两百个师编为二十个兵团,分由四个集团军总司令统率,先保持重点于陕北,豫西方面,肃清各该地区之共军;以一部监视黄河以北共军,不使南渡,主力扑灭豫、鄂、皖边区及豫东、鄂东共军,再东进而歼灭苏北山东之共军。随即北渡黄河,与华北国军协力消灭黄河以北之共军;再后,挥军出长城,饮马辽河、松花江,解决东北问题,完成独立、自由、民主、大统一之新中国,只要此项军事进展成功,即使美国停止财政支援及对华禁运,或竟支援中共,亦不致动摇国民政府;只须国人束紧腰带,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不靠别人,必能完成三民主义的建设。苏俄赤化征服中国的野心便无由达成,共产政治又岂能推行于大陆,中国大陆人民亦不致遭受空前未有之灾祸,日后韩战、越战亦不致发生。

附录:国家财政、难以负担720万官兵的虚额粮饷

〔编按:这是陈诚覆林蔚函件有关「整军」(指裁撤国军180多个师)问题的自辩词〕

整军:此问题之政策与原则,均在弟未到中央以前所决定。弟到中央仅负执行之责。而当时实际负责执行者,尚在陆军总部。此事就政策言,绝对正确;就执行言,亦无多大错误。然今日反对整军者,亦即当时反对中央不整军之人。出尔反尔,所谓伪君子最难处,其指此辈之谓乎?弟尚记得,当时大家均认为整军绝对需要,但绝对困难,而不整军,则绝对危险。一直至敌人打到贵阳,大家才下决心,与其坐而待亡,何如克服整军之困难?但当时又谁肯任此劳怨?再检讨整军,究竟裁了多少兵?实际上只是裁併机关与空头单位而已。换一句话讲,如不裁併机关与空头单位,如何充实国军?同时国家财政,如此困难,人民生活,如此痛苦,能否负担七百二十万人的虚额粮饷?

修路者的血汗与泪

——马歇尔来华调处期间中共破坏铁路交通见闻

凌鸿勋[1]

在日本侵华的期间,日方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在华北,而抗战后期傀儡组织则在南京。后来侵华的军事指挥总部也在南京。在北平与南京两个重心之间,原有一条津浦铁路大干线,又北平与长江重镇武汉之间又有一条平汉铁路大干线。抗战末期日本的力量已是强弩之末,这两条铁路交通已不甚灵活,平汉铁路曾遭受破坏,元氏至临洺关之间一百十多公里一段已遭拆毁。津浦铁路也没有经常的维护保养,但仍照常通车。到了日本降,中国陆军总司令在南京受降之后,最急切的问题莫过于使国军迅速开赴华北与东北受降和接防。特别是东北方面,自九一八以来即给敌伪盘踞十几年,日本投降后又给苏俄捷足先登,派兵入踞,我国急待派军至东北,以免夜长梦多。因此恢复津浦和平汉两条铁路干线的交通的确是当时最为迫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