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清奠基工程的完成者皇太极(第2/5页)

因此,皇太极虽胸怀大志,胸藏玄机,有帝王之才,但同其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据传,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曾向努尔哈赤告发说,多尔衮和多铎的生母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两次送佳肴给大贝勒,大贝勒接受并吃了,又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却接受了没有吃,大福晋还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深夜外出宫院。努尔哈赤听后派人调查属实。他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大福晋在这次事件中受了点“伤”,但没有“死”,不久又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但是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无力争夺汗位。

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借大福晋同大贝勒之间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完成了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无力争夺汗位,又削弱了大福晋的儿子多尔衮、多铎兄弟争夺汗位的力量。这还不够,为了彻底消去多尔衮兄弟争夺汗位的力量,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又和几个贝勒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的威逼下,大福晋自缢而死。大福晋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便不再有力量与皇太极争夺大位了。

代善失势,多尔衮失母,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处在了有利地位。新汗的推举商议,在庙堂之外进行。大贝勒代善的儿子贝勒岳托萨哈霖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说:“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代善说:“这也是我的夙愿,你们所说,天人允协,谁不赞同。”

这样,父子三人议定。第二天,诸王、贝勒、贝子聚集在朝堂上。代善将他们的意见告诉了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没有发生争议就取得了共识。皇太极经过长期的精心谋划,终于在三十五岁时登上汗位。

皇太极初登汗位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后来,皇太极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大贝勒代善,南面独坐,稳固了权力。

三、八大文治武功

皇太极时代,有人概括了他的文治武功,主要有八大项。

1.革除弊政,调剂满汉

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比如,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诸生,遭到了辽东汉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汉人有的向饮水、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出售,有的拦路击杀单独出行的满人,有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此起彼伏。

皇太极继位后,对努尔哈赤的失误之策适时地做出了调整。

对汉族民众,他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强调满、蒙、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制定的新汉民政策是: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于是汉民皆大欢喜,不再有逃跑的人。

对汉族官员,努尔哈赤原先的政策是汉官从属于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死后,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废除了这些政策,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

皇太极重用汉官,范文程便是一个著名例子。皇太极每当议事,总问:“范章京知道吗?”遇到奏事不当的地方,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当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时,皇太极就认可了。

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食,想起了老父亲,停下筷子不吃饭。皇太极明白他的心思,马上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送到了范文程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