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3/4页)

张仁愿与黑齿常之也走了过来,各自轻松的道:“稍后酒宴,我们四人凑在一起也好有个热闹。”

“行。求之不得!”

三品以上大员,如今可是不太多。诸卫的大将军、六部尚书、一些宰相等人。大约有三四十余人鱼贯从含元殿里走出来,看到武则天的鸾驾已经摆在殿前了。稍等了片刻,武则天上了车,其余众臣则是步行跟在她的车队之后,朝丽日台走去。

稍后一行人到了宴会之地,使臣客人们自然还没有来。武则天于上座坐定,刘冕等人则是依次坐在了左旁的次席,右边地席位是留给使臣们地。每人一个餐桌矮几,都分派了一名美丽的宫娥从旁伺候添茶倒酒。马敬臣一双贼眼四下转悠,时时眼冒绿光一阵坏笑。刘冕见他那副贼样暗自好笑。

丽日台是一个圆形天坛,可能是一个经常举行国宴地地方。四方皆有龙尾道走上台来,台中开阔可以摆下无数桌几,当中还有一个比较宽广的空地,可以供歌舞助兴。就算宴请千人也会相当轻松。

无数的铁甲卫士就站在四条龙尾道上值守。洵日当头微风轻扬,的确是个好天气。四下里旌旗飘扬曲乐悠悠,显出几分喜庆气息。

刘冕看到,武则天与坐得挺近的武三思与苏良嗣时时攀谈几句,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看来她心情还挺不错。

也难怪,高宗皇帝死后由她来执政,如今却有北狄诸蛮主动谴使来唐修好,这可是件长脸的事情。再者。边疆无战事,她终于可以安心地为自己的登基之路打点了,岂不痛快。

稍待片刻后,皇宫守城将来报,说诸国使臣已到太初宫门外,请求入宫赴宴。

武则天笑逐颜开朗声道:“有请诸国使臣!”

太初宫中的钟鼓楼。敲响了震荡天地的钟鸣声。丽日台四周。九九八十一挺巨大的号角朝天吹响连绵不绝。

声势赫赫。

突厥、奚、契丹、新罗的使臣们,穿着自己民族特有地服装,从太初宫长安门入城。一行大约有六十余人,前后分成了明显地四个队伍。在大唐鸿胪寺的官员和内苑监司礼宦官的带领指引之下,排成了队列往丽日台行来。

至从当年刘仁轨平定百济、带百济君臣百余人回朝之后,大唐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举行如此重大的外交仪式了。也难怪武则天扬眉吐气心情颇佳。

四国使臣从四条龙尾道上各自走上了丽日台台中,然后由四国使臣首领最先上前,递交国书拜见太后。

随宴地众多大臣也都站了起来表示礼貌。刘冕有点漫不经心的瞟着那四国使臣,一个也不认识。无聊之下便打量着他们独特的民族服装。

四国使臣走到堂前来相继见礼,最先发话的是突厥使者。这人倒是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话,长得五大三粗两撇胡子高高挑起。整个脸庞就如同老虎一样颇有几分威风。但听他道:“突厥汗国使臣阿史那默啜,奉我汗国大汗之命前来拜见大唐圣母神皇。”说罢拜倒。

武则天扬起双臂朗声道:“默啜可汗免礼。可汗远道而来辛苦了!”

刘冕心中略微一动:默啜?这人的名字好熟呀……对了。在代州时听胡伯乐说起过。这人是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录的亲弟弟。如今在突厥也颇有名气,听说行军打仗是把好手,专门替骨咄录执掌军事。想不到骨咄录居然派他来当的使者……莫非,是有意窥探我大唐地边防与国内军务?

默啜又高声赞美了武则天和大唐几句,便递上了国书。武则天览书后大喜,欣然道:“请回复骨咄录大汗,大唐与突厥从即日起永结盟友誓不相侵。从此罢却兵戈通市交惠。此乃两国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默啜抚胸行礼:“谢圣母神皇!臣下一定向大汗转达大唐修好的诚意。在下带来牛一千头。羊三千头。马八百匹进献给大唐,不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