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2/4页)

这等事情常见,刘冕不以为意的将请贴扔到了一边,随意的问道:“老何,知道是哪国使臣来了吗?”

“好似是……新罗、契丹、奚还有突厥。他们其实都已经在长安住了一些日子了。近日才被太后唤到洛阳来接见。”老何认真的说道。

刘冕稍感疑惑:“怪不得我一点音讯也不知道。”他心中暗忖,看来这几国是突厥在东北战败之后,一起来谴使修好地。动作挺快嘛,打不赢了就求和;过段时间缓过劲来了又来骚扰。这便是如今一些蛮夷之国地伎俩。遥想太宗当年称天可汗,四方夷狄哪里会有这么调皮,连突厥的可汗都被生擒了。对付这些蛮夷,最好地办法就是像李世民一样,用强横的实力将它彻底打垮,然后用王道驯服之……可惜,如今的大唐恐怕还没这么实力。武则天要改朝换代这么一折腾,大唐的许多实力都在内耗中烟消云散了。若不是大唐国力底子雄厚,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虽然武则天也做了许多维护大唐稳定、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益事,在执政能力上也算尚可,可是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倒也不可否认。

区区一个宴会而已,刘冕也没往心里去。办完了千牛卫卫所的事情便径直回了家。

既然宫中要摆宴并发来了邀请,刘冕也不好缺席早朝了。第二天。他穿上武将官袍,和薛讷一起参加了早晨的朝会。薛讷和右千牛卫地另一令中郎将,代替了刘冕和明侍驾金銮殿前。刘冕则是和马敬臣等一帮儿武将一起,站在了武将班列之中,立于殿前。

武则天一身玄色青花的长袍,头戴九毓宝冠。依旧坐于龙椅珠帘后的坐榻上主持朝会。

朝会上商量的事情刘冕还挺感兴趣:关于修建明堂。

刘冕没有插言。只听一些臣子们相继发表意见。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的无非是说大唐刚刚征战连连,国库异常空虚,不宜此时兴建宫殿劳民伤财;赞成的人理由就更简单了。诸如武三思等人则是大肆夸扬太后圣德、治国有方。当建起明堂来昭告天下。

最终这件事情还是由武则天拍板敲定了下来。至于由谁来负责工程,则完全没有拿出来公议。

不用说,自然是薛怀义了。

建明堂之事,表面看来无关紧要。其实也是武则天表达政治野心地一个重要手段。按照旧有地陈制,明堂只能建在皇宫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是用来祭祀和询问百姓疾苦的地方。可是武则天却强制下令,拆除太初宫中的乾元殿,就在它的基址上修建明堂。称之为万象神宫。同时,还要铸造九鼎置于万象神宫之中。

她这么做。无非就是在向所有地朝臣与李家的皇亲国戚们公然挑衅,以显示自己称帝的决心。谁要是敢在这时候跳出来,那简直就是挺着胸膛往枪口上撞。

结果,就算是表示反对的一些臣子,也在此时乖乖的闭了嘴。裴炎在前,李家皇亲在后,还有许多被周兴来俊臣等人治死的人,都是前车之鉴。没有人再那么傻。非要做出平白的牺牲了。

建明堂的事情议完。武则天仿佛心情不错,语调也松驰轻缓了许多。悠然道:“今日予在丽日台宴请诸国使臣,凡收到了请贴地爱卿,现在就可以随予一同前往丽日台,共进午膳了---退朝!”

三品以上的朝臣留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毫无脾气地依次退了出去。武则天也信步走向一旁由金銮殿侧门退到后面歇息去了。

马敬臣凑上来抹了抹鼻子低声道:“兄弟,头一次在宫中赴宴吧?”

“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马敬臣嘿嘿一笑,“你会明白一句话的意思:美女如“少见多怪。”刘冕不屑的暗笑一声,心道我跑皇宫比跑自家厨房还勤,这还用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