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谍中谍(第3/17页)

秦国果然重视人才,苏秦没费劲就见到了秦昭王。按照事先打好的腹稿,苏秦对秦国的发展路线侃侃而谈,先夸秦国的地理环境优越,再捧秦国实力雄厚,接着为秦国勾勒出了一副宏伟的蓝图,然后收住话头等秦昭王兴奋地向自己问策。当时出乎苏秦的意外,秦昭王嘴角一撇,说道:“俺们秦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先生不远千里来到秦国,将秦国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令寡人非常感动。寡人愿意改天再聆听先生的教诲。”意思是说,苏秦啊,你走吧,我对你说的东西不敢兴趣。苏秦还不甘心,又说了一大堆废文任武平定天下的老生常谈,也没有结果。其实苏秦不知道,秦昭王不是不想干大事,是没有办法干大事。秦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宣太后,穰候等人的手中。昭王手里没有权柄,还谈什么治天下?苏秦毕竟还是毛嫩,只顾国际间的纵横捭阖,对国内的权力斗争重视得不够。三十多年以后,另一个纵横家——范雎,就是从这个问题入手敲开了秦昭王的心扉,成就了一番事业。

秦昭王说得客气,过后就不再接见苏秦,苏秦一连上了十多封进言书,都如泥牛入海。渐渐地苏秦的盘缠用尽,黑貂皮衣也磨出了窟窿。钱和闲是谋求政途发达的基本条件,苏秦从未掌握任何谋生的手段,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受伤的心灵踏上回家的道路。

一路上苏秦的造型比济公好不了多少,和卖炭翁当有一比,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只有破筐里的几卷竹简还能向世人表明走来得这是个知识分子。书是混饭的凭借,苏秦爱之如生命,一直也舍不得丢弃或换零花钱。纵横家们都挺有个性,苏秦再穷再累也不丢书,张仪忍辱挨打也要保护好舌头,惠施成了落水鸡也不忘装酷到底。

苏秦此次外出失败,一下子从有产阶级掉落为无产阶级。在浓厚的商业气息环境下,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是不受欢迎的。苏秦的心情已经够失落了,家庭也不给他丝毫安慰。老婆只顾织布,头也不会;嫂嫂爱答不理,也不下厨做饭;父母脸上起霜,冰冷得没有言语。苏秦长叹一声,“唉,人这一生。”当夜苏秦从旧书箱中找到了久违了《阴符经》,心中一阵狂喜,埋下头来开始苦读,毫不理会周围人的冷言冷语。《阴符经》是姜子牙晚年对一生辅助周朝灭商的心得体会,充满了阴谋奇计,其构思之奇崛,文辞之艰深,令无数学者望而却步。

屡次碰壁之后,苏秦心中的浮躁之气被荡涤殆尽,因此此番深造才能做到心静,气平,神专。像失败后的吴起一样,苏秦也搞起了自虐的把戏。

自虐是一种美德。人自虐,体内的巨大潜力就能喷涌而出;国自虐,就能变成一台可怕的战争机器。“头悬梁,锥刺股”是苏秦的发明。闭关修炼一年之后,苏秦像涅槃后的凤凰一样从浴火中重生。

但苏秦再次考虑外出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当时那个志大才疏的青年。10多年的失意生活没有击垮苏秦,却帮助他建立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自信长城,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多么艰难困苦,这道长城始终没有垮掉。

人生在世,取舍万千,有的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有的是命运的无奈安排。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的适合在大企业发展,有的适合在中小企业发展。当然乘大船,争龙头,占上风是每个人想法,但实际上很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行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小天地里干出大事业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苏秦走遍了齐、楚、秦三大强国,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某非冥冥之中天意注定苏秦的出路不是在大国,而是小国。苏秦也是这么想着。正巧这时候从北方的燕国传来消息,燕昭王设下黄金台,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贤能之士。苏秦没有犹豫,厚着脸皮向父母兄弟讨要了路费便踏上了北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