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玩弄与被欺负的(第4/6页)

秦国比楚国兵多,派出三支部队迎战。东路军由名将樗里疾统率,从函谷关进入韩的三川地区,帮助韩对围攻雍氏的景翠进行反包围;中路军由庶长魏章统率,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出发,经武关,到商於之地反击进攻的楚军。西路军由甘茂统率,从南郑(今陕西汉中)出发,向东进攻楚的汉水流域,配合魏章一起攻取楚的汉中。这三路部队总的主力是魏章率领的中路军。

秦国的三路大军迎住楚国的两路大军就是一阵厮杀。捷报首先从中路军传来,魏章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砍了80000多颗脑袋,七十多名高级指挥官成为俘虏,总指挥屈丐也包括在内。接着魏章挥师向西,配合西路军甘茂攻占了楚国的汉中地区(也是六百里土地),并建立汉中郡。东路军樗里疾在帮助魏章大败楚国屈丐部后又帮助韩国大败楚国景翠部,这还不够,樗里疾继续向东挺进,再次帮助魏国在濮水大败齐宋联军。齐将声子战死,名将匡章败走。

楚怀王不服气,收拾家底,又张罗了一支大军找秦国报仇,一路狂攻直逼离秦国都城不远的蓝田,却也成了强弩之末,秦军掀起防守反击,又一次将楚军杀得大败。楚国无力再战,韩魏趁机痛打,邓、上蔡被夺走。

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超级大国的地位随之瓦解。对此楚怀王应该负主要责任。

〖马后屁:列强相争,如果没有绝对优势,外交就尤为主要。楚国的衰败可以说明问题。同样的两个阵营,当齐楚联合,协同作战时,秦魏韩联盟就不是对手,当齐楚分离,各自为战时,楚国就输的很惨,齐国也吃了败仗。具体表现在战争中就是,秦国的三支大军相互策应,互为支援,齐楚的三支大军却孤立分散,被动挨打,而这一切全是楚怀王的过错。不是张仪太狡猾,只能说楚怀王太愚昧,楚国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只是决策者不听罢了。〗

【3、再骗】

秦国的对外政策一向是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目的是化敌为仆。这也是张仪连横政策的精髓。在后来的历史中,这一招成为老套,被英明的王侯将相反复使用。比方说一个英主想收服敌方阵营中的良臣,总是现在战场上将其俘获,然后咋咋呼呼装作要砍他脑袋的样子,良臣也不服不忿地拼死反抗,又是骂娘,又是吐唾沫,最后英主却主动上前为良臣松绑,又是道歉,又是安慰,还封官晋爵,良臣也就半推半就的接受,最后故事以大团圆结束。

当然,这一招用来对付mm也是适用的。可以先霸王硬上弓降服其身,再用痛哭流涕、发誓诅咒、好言相劝降服其心。黑社会题材的电影上常有这样的片断。(注:本理论纯属纸上谈兵,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切勿用理论去联系实际。否则,后果自负!)

第二年,张仪建议秦惠王将汉中的一半归还楚国。我可以这样来形容,秦国这个山大王,在娶得韩魏两个压寨夫人之后,又想纳楚国为压寨夫人,此后秦国再出去打仗的时候就会很风光,“小魏、小韩、小楚,你们先给我上!”

不料,楚怀王当习惯了大国元首,还一下子转变不过来心态,明确答复秦国:“土地的不要,要的是张仪。”同时,楚怀王派已经失势的屈原出使齐国,恢复两国邦交。

张仪对秦惠王道:“楚怀王真是不识好歹,既然楚国隆重地邀请我了,还是让为臣亲自去一趟楚国吧。”秦惠王脸上露出半是高兴,半是担忧的表情:“寡人舍不得啊,楚国很危险!”张仪道:“有大王和整个秦国为臣撑腰,臣还怕楚王作甚,况且臣在楚国还有内应。楚怀王的近臣靳尚和王后郑袖非常欢迎大王的糖衣炮弹。臣内有接应,外有强援,加上为臣不太笨的脑袋,足够周旋。如果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算为秦国的发展做了贡献。只求大王不要忘记为臣曾经为秦国的霸业添过砖加过瓦。”君臣两人感动了一阵,张仪再次踏上楚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