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转身(五)(第2/4页)

作为朱重九的铁杆追随者,大厨路汶实在是太理解月阔察儿等人此刻心里的感受了。但是,他同样早已在心中找到了相关答案。因此只是稍做斟酌,就笑着摇头:“有句大实话,太尉大人还请勿怪!除了战场上交手之外,太尉大人和诸位将军算过没有,这五年来,是死在我淮扬大宗府中的蒙古人多些,还是死在贵方皇帝陛下手中的蒙古人更多一些?!”

“这——?”月阔察儿等人俱是一愣,旋即羞愧得面红耳赤。

朱重九虽然被蔑称为屠户,却总被笑话妇人之仁。凡是战场上被他抓到的俘虏,即便出不起任何赎金,替淮安军干一两个月活后,都会被陆续释放。而目前被淮安军攻陷的地区,也未曾发生过对蒙古百姓的任何屠杀。相反,只要那些蒙古百姓愿意主动出来做事,淮扬的各级官府基本上都能做到与治下的汉家子弟一视同仁。

非常令人惭愧的是,最近这些年,妥欢帖木儿却屡屡对当朝文武官员举起屠刀。不算他与爱猷识理达腊父子相残这次,当年为了拿下脱脱,多少有名有姓的文武官吏死得稀里糊涂?而几个月前清洗哈麻,又有多少曾经跟哈麻走得比较近者,遭受了池鱼之殃?!

这还只是对官员的处置,念在他们曾经给朝廷效力的份上,妥欢帖木儿多少还会手下留情,尽量不将对方的妻子儿女斩草除根。而对于底层不幸跟错了东家,或者卷进了政治漩涡的家丁、奴仆、小吏以及普通兵卒,就没有这么“优待”了。通常大笔一挥,就是千百颗人头落地,连被处死者的名字和“罪行”都懒得记录清楚。

换句话说,最近五年来,死在大元朝廷自己手里的蒙古人,恐怕是死在朱重九手里的十倍乃至二十倍都不止。哪怕是将战场上被杀的将士都算在内,大元朝廷都遥遥领先。这是血写的事实,月阔察儿根本无法否认,也没有勇气去否认!

“伊万诺夫、阿斯兰、俞通海他们,在我淮扬官居何职?想必大元朝廷这边,也早就探听得清清楚楚!”大厨路汶的再度传来,听上去充满了诱惑。

月阔察儿用力咬了下嘴唇,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当然知道,这点路大人毋庸置疑。可大元这边,也有韩元让,韩镛,最近还有李思齐!”

“太尉大人又在强词夺理了!”大厨路汶笑着摆手,“您老明名知道,在下说得不是一个意思!诚然,大元朝自开国之初,就不乏汉人担任高官。但大元朝的祖宗规矩,却是蒙古人最为尊贵,色目人第二。至于汉人和南方汉人,除非对朝廷有大用者,会被高看一眼。其他,地位不过是一群可以交粮纳税的奴才而已,连主人家养的牛马都不如!甚至那些被高看一眼的,万一逾越了跟蒙古人之间的等级,哪怕在职责范围内惩处了一群乱兵,也会被抄家灭族,朝廷根本不念其旧日功劳!”

这话,也是句句都能找到事实为例子,让月阔察儿根本反驳不得。想当年,张弘范屠杀了大宋最后几万官兵,勒石为铭,是何等的威风,何等地惊天之功?而张家子孙却因为制止了一伙蒙古乱兵洗劫百姓,就差一点儿被朝廷屠戮殆尽,根本没有任何蒙古高官,想起他祖辈的功劳,更没有任何蒙古武将,拿他们当作自己人!

“路某以伊万诺夫,阿斯兰、俞通海三位将军为例,不止是说明我家主公有广纳天下豪杰的胸怀。而是想告诉太尉大人,他们三个之所以能够被委以重任,是因为我淮扬有一条谁也不准碰的铁律,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是汉人,蒙古人,还是其他什么民族!”刹那间,大厨路汶的声音高亢了起来,每一句的背后,都写满了自豪。

“我家主公之所以对治下蒙古百姓不会另眼相看,是因为他坚持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蒙古人,汉人,乃至色目人,可以作为兄弟、朋友,而不是某一方高高在上。我淮扬用人,看重的是他的才能,忠心,以及是否努力。而不是他是谁的种,身上流着哪一族的血,更不会看他信什么神!这,与大元,是天壤之别,根本无法混同于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