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道义(下)(第2/3页)

“有这幅心肠就好。有这幅良善心肠,总好过如畜生般六亲不认!”哈麻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几分赞赏,“老夫年青时候不懂,总觉得能杀人才是本事。等到做了一国丞相,才知道,杀人容易,活人才难。好了,老夫饿了,叨扰你这顿素斋。麻烦你把门外的弟兄们也叫进来,陪老夫吃上几口。从现在起,老夫和这几个亲随的性命,就一并交给你了!”

说罢,再度坐了下去,拿起筷子品尝已经发冷的菜肴。举止优雅大方,仿佛吃的是山珍海味一般。

“丞相尽管慢用,晚生这就去安排人手!”路汶被哈麻的举动弄得有些发傻,想了想,笑着转身朝禅房外边走。

“先等一等!”哈麻瓮声瓮气地阻拦,随后又将筷子放下,笑着补充,“看在你心肠好的份上,老夫再送个人情给你。等回头,记得派人提醒你家主公,他要想在大都站稳脚跟,关键不是我们蒙古人,而是北方那些汉人。毕竟全天下的蒙古人加在一起,也不足五百万。而当年领兵将宋室赶尽杀绝的,更不是丞相伯颜!”

“大人,多谢大人指点!”路汶的脚步猛地停住,随即转过身,长揖及地。

“不必,这是交易。你替我弟雪雪保住了千余兵马,我还你一个人情罢了!”哈麻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况且江山最后落到你家主公手里,对我们蒙古人来说,总好过了便宜别人!”

“大人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路汶想了想,点头出门。

片刻之后,哈麻所带来的心腹,全都被领到禅房内。明白下一顿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众人也不敢拘礼,挤在桌子周围,张开嘴巴狼吞虎咽。

看到亲信们都沦落成这般模样,哈麻自己心中又是一阵难过。随便扒了一小碗饭,就推说吃饱了,端着盏淡酒慢慢品味。

众亲信们中有两个心思慎密的幕僚。见他放下了筷子,也陆续停止了胡吃海塞。缓缓凑上前,低声开解,“丞相,破船早晚要沉。丞相已经尽力了,没有必要再为此而坏了心情!”

“老夫不是因为大元,老夫只是不甘心!”在自己人面前,哈麻也不装淡定。摇了摇头,叹息着道:“他们汉人有句老话,说胡无百年之运。老夫原来还不服气,现在想想,我蒙古人自打入主中原,也的确没熬到百年!”

两名心腹幕僚闻听,也忍不住幽幽叹气。作为丞相府的核心人物,他们知道很多黑暗中正在进行的勾当。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与奇皇后正准备联手逼宫,而妥欢帖木儿为了对付哈麻,则秘密征召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带兵入卫。其中察罕帖木儿又早就接收了太子的招揽,而李思齐,却只愿做匡扶社稷的忠臣……

再加上御林军中已经暗中投靠了妥欢帖木儿的秃鲁帖木儿,态度摇摆不定的太尉月阔察儿,一旦动起手来,谁也不知道惨祸何时才能收场。而大元朝的生机,恐怕就要在这一场父子相残中,丧失殆尽。然后,朱屠户领兵北伐……

沮丧归沮丧,作为心腹,他们却必须哄哈麻开心。于是,二人互相看了看,陆续低声说道:“丞相,其实咱们蒙古人也没到了山穷水尽地步。虽然皇上和太子都不成事了,但是您还可以跟雪雪将军一道,自水路前往辽东。只要能抢下一块地盘,养精蓄锐。也许用不了太久,便可卷土重来!”

“是啊!辽东耶律家已经举旗造反,高丽那边又素来柔弱。丞相和雪雪将军先占了狮子口,然后径直往东北去取合兰府。前面有耶律家挡着,后边是软骨头高丽。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打下一片争夺天下的根基来!”(注1)

“那又怎样?难道还有希望重返中原?!”哈麻听了,又是苦笑着摇头。“白日做梦罢了!老夫刚才虽然嘴硬,用言语唬住了姓路的,但眼下朱屠户所拥有的,又何止是甲坚炮利,遍地工坊?道义啊,你们懂不懂?道义已经紧握在他手里,别人再怎么折腾,失去了道义支撑,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