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大三元(第2/6页)

最开心的就要数杨思蓉和杨念祖两姐弟了,两姐弟穿新衣戴新帽,前院后院地撒欢,他们一会绕着院中漂亮的灯树打转,一会加入踏歌而舞的丫环队伍,在那些牵手踏歌的姑娘们中间钻来钻去的。

到了傍晚,杨帆的左邻右舍就安静下来。武崇训和安乐两夫妻赶到梁王府守岁去了,寿春王李成器五兄弟也去了相王府,虽然他们府上依旧灯火通明,但是只有奴仆守家,就没了那种热闹劲儿,只有杨家,热闹依旧。

西墙边的矮丘深处,一座汗白玉围栏的小亭,杨帆往宁珂的坟上填了几捧新土,又打开食盒,把几样寒食、几碟干食一一摆在碑前,最后又把携来的金银锞子和纸钱点燃,火光骤起,暗红的灰烬伴着点点火光,蝴蝶一般逸去。

爆竹的噼啪声远远近近地传来,却愈加显得此处的空寂。

杨帆拜祭了宁珂,缓缓走出丘山,院中的爆竹燃得热烈,噼啪声如连珠炮一般。来来往往的家人俱都穿着新衣,一脸喜气洋洋,古家的孩子们也不时跑来串门儿,见了杨帆,众人都纷纷问好。

一进后宅花厅,杨帆就见杨念祖提着一盏金鱼灯,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斜斜地从花厅里出来,出门的时候,还一头撞到了门框上。

杨帆一把将他扶住,只见儿子睡眼惺忪,不禁哑然失笑,今儿一家人起得就早,平素有午睡习惯的杨念祖兴奋过劲儿了,晌午也没睡过,看起来是困得不行了。

杨帆摸摸他的脑袋,道:“看你困的,去睡会儿吧!”

“孩儿不困,孩儿要守岁!”

杨念祖摇摇头,一年里就数这几天热闹,他哪舍得睡觉,提了金鱼灯便一路歪斜地走去,顽强地同睡魔搏斗着,等候着子夜的到来。

子夜终于到了,先是长安宫城里钟鼓齐鸣,悠扬的钟鼓声刚刚隐隐约约地传进耳朵,朱雀大街以及各坊、各寺院、各道观的钟鼓声便一起响了起来,声音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汇成一种令人极为震撼的感觉。

辞旧迎新的一刻到了。

管家马韩笑容可掬地对杨帆道:“阿郎,您请上座!”

杨府原本的老管家姓牛,因为帝都西迁,杨家也从洛阳迁来,老牛年岁已高,家人又都住在洛阳,所以没有随来长安,辞了职回家养老去了,这马韩是杨家到了长安后新聘的管事,极为精明能干。

杨帆有些意外地笑道:“这是什么规矩,我还要上座么?”

马韩笑道:“这是自然,阿郎,您可是杨家的一家之主,辈分、身份最为贵重,自然要上座,接受全家人的拜见。”

杨帆这方面的常识还真是欠缺得很,他幼失怙恃,飘零南洋,南洋习俗与中土不同。及至成年,他回到中原,赤手空拳打下这份家业,还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地按照中原大户人家的习惯守岁过。

杨帆依着管家的意思在堂上正中坐了,就见旁身边还放了一个座位,靠后半步,左右还有两张座位。小蛮、阿奴和古竹婷笑盈盈地走进来,依次向杨帆福礼拜贺,莺声沥沥,却庄重异常。

紧接着,三女依次归座,杨思蓉和杨念祖姐弟俩被带到杨帆面前,在蒲团上跪下,姐弟俩很实诚地给阿爹磕了响头,脆生生地说着“福延新日,庆寿无疆”一类的吉祥话。

杨帆一开始还有些好笑,渐渐却漾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小小的杨吉也被奶娘放到蒲团上,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很可爱地向阿爹阿娘作揖磕头,小家伙奶声奶气地说了几句什么,可惜口齿不清、声音太小,再加上远远近近的钟鼓声和爆竿声不断传来,除了他自己,怕是谁也没听清他在说什么。

杨吉说完了贺词,便很认真地磕头,瞧着似模似样的,结果重心不稳,结果差点了一个跟头翻过去,亏他机灵,屁股一歪,倒向一旁,被奶娘一把接住。杨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目光却有些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