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兄弟见面各为其主,诸葛亮定计夺四郡(第4/5页)

关羽也笑道:“大哥有豪心,何愁疆域不得?只别告诉翼德,免得他和我争。上次你派我往江夏练水军,他气得半年不理我,那莽汉,气量忒小了!”

正说着话,船已行到东吴主船前,水兵抱着大舢板往两船上一搭,刘备踩着这临时搭的过桥板子登上了东吴战船。

一身银白轻铠的周瑜琅笑着走过来,拱手道:“刘将军,见礼了!”

这是刘备第一次见到周瑜,传说中美风仪的周郎仿佛从画里飞出来似的,生就一付高卧山水间的名士风姿,那是他骨子里遮不住的烟水气度,却因着了轻铠,为他增加了英姿飒爽的伟岸风采。刘备在心里默默地赞叹了一番,彼此见过了礼,周瑜请了刘备舱内叙话,两人先自寒暄了一番,说了些不痛不痒的空话,彼此都在揣度对方的心思,却只如在大雾弥江时航行,找不准航向。

“不知将军拒曹,战卒几何?”刘备说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周瑜用余光打量着刘备,脸上的笑合适地舒展着:“三万人。”

刘备心里跳了一跳:“曹操二十余万屯兵江渚,三万人,恐少了。”

周瑜胸有成竹地一笑:“兵在精不在多,三万足矣,刘将军请安坐樊口,观瑜破曹!”

到底是年轻,说出的话像飞扬的蒲公英,在春风里越升越高。刘备有些无奈了,他觉得自己在周瑜面前便是一块将要腐烂的朽木。

他其实在周瑜的话里还听出了另外的玄机,这一场仗,东吴想唱主角,而他刘备只是个帮手,人家烧起了庆功的篝火,他不过加一根柴火。东吴要把曹操赶回许都,然后将曹操新夺的土地一口口吞下,消灭敌人的同时扩张自己的版图,这点心思,刘备透彻明了。

“不知子敬在否,可否邀来一叙。”刘备殷切地说。

“子敬有军务,受命在身,不得妄自委署,望刘将军体谅!”周瑜温和的话里却像长了扎手的刺。

两人话不投机,周瑜不同于鲁肃,他对刘备始终怀有深深的隔阂,甚或是敌意,他看得出刘备勃然如火的雄心,这人日后必定会成为东吴强劲的对手。

两人便是方枘对圆凿,怎么也合不拢,忍耐着压抑的气氛,说了一通与战事有关的要紧话,最后刘备告辞离去,临行前周瑜终于说了让刘备欣慰的话:“孔明已俱来,他落在稍后,不过两三日即到樊口,”他像是对诸葛亮印象极好,含笑着补上了一句,“孔明风姿,令人难忘。”

这就是周瑜,有着少年人激扬如阳光的意气风发,以及统率三军的将军的雄阔冷毅。在周瑜面前,刘备觉得自己老了,他竟生出了隐隐的忧虑,东吴有这样一个胸存雄略的将才,是东吴的大幸,也许,是他刘备的不幸。

※※※

诸葛亮返回樊口比周瑜预料的更早,东吴水军离开方三个时辰,他便踏上了江岸。他乘的是小舸,仿佛一叶少有繁复修饰的小风筝,没有负担地直入云霄,乘着风破着浪,倏忽间已是行过百里水路。

他来不及提前遣使通报,刚一到岸,便直入公门,吓得刘备以为自己在做梦。周瑜刚走,他的伤风又卷土重来,正守着炭炉发抖,恨不能把自己埋在火里。

“孔明……”他念着诸葛亮的字,声音像从酱菜坛子底发出,嗡嗡地带着水声。

诸葛亮关心地问:“主公病了?”

刘备重重一叹:“肉身之病,汤石可医,心中之病,何药能治?”

诸葛亮笑了一声:“敢问主公心中之病为何,亮略通医道,勉强为主公诊之。”

刘备捡起一块炭,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诸葛亮低头一看,却原来是“曹操”“周瑜”“荆州”,他细细地思量了一会儿,也取来一块炭,在“曹操”上一划:“此不足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