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4页)

他今天要颁布的两个人事任命,一是任命李琳为宗正寺卿,这是釜底抽薪之计,断了李亨的额外财源;而另一个就是益州刺史,这也是要牵制太子在地方上的实力。

不等李隆基发话,现任宗正寺卿濮阳王李彻出班道:“陛下,老臣已年近七十,想‘乞骸骨’回家养老,望陛下恩准。”

乞骸骨便是官员请求退休的卑谦说法,李彻已经在尚书省办了退休手续,但因他是三品官,需得到皇上的恩准才算正式退仕,不过这也只是形式,他退不退休,早在半年以前便定了,所以濮阳王李彻退仕没有什么悬念,但谁来接替他的官却引起无数人的兴趣,众人的眼光同时向嗣薛王李琄望去,他是宗正寺少卿,掌太庙陵园,又是太子心腹,由他接任实在顺理成章,但李亨却目光阴沉,强挤出一丝笑容,他已经从宫中听到风声,嗣薛王李琄任宗正寺卿,恐怕有变。

李隆基却微微一笑,“宣嗣宁王李琳”

“宣嗣宁王李琳进殿—!”

宣喝声高亢嘹亮,在丹凤门广场上回荡,朝堂内的气氛明显不安起来,李亨的笑容也逝去,眼光闪烁不定。

很快李琳进殿,“微臣李琳叩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嗣宁王免礼!”李隆基看了看他,徐徐道:“自从你辞去益州别驾,朕便一直在考虑你的安排……”

任命李琳为宗正寺卿虽然引来一片嗡嗡声,但毕竟都是太子党,除了嗣薛王李琄的脸变成猪肝色外,其他均无异议。

但李亨的目光却异常冰冷,他紧紧地盯着李琳,此人随诏便来,定是早就知道了,他却没向自己汇报,这安的是什么心,但还没等他的愤恨消失,李隆基的另一项任命却使他脸上的最后一丝血色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任命户部侍郎郭虚己为益州刺史,兼剑南节度使副使。

在这一瞬间,李亨忽然明白了李林甫的用意和父皇的心思,他们今天竟是勾结在一起下自己的套,这样一来南诏正使一职算是吹了,而且他刚刚占了上风的剑南地区立刻又被突破。

李亨仿佛一脚踏空,他的胃开始一阵阵收紧,剧烈地疼痛起来。

整个朝堂里一片寂静,只听见郭虚己的谢恩磕头声,太子党人面面相视,个个神情沮丧,突来的变故使他们措手不及,竟想不出一丝对策。

这时,李林甫笑呵呵地出班奏道:“陛下,郭侍郎任益州刺史和剑南节度使副使可谓众望所归,但益州司马一职依然空缺,臣保举一人可任此职。”

“相国但说无妨。”这却是节外生枝之事,李隆基心中疑惑,不知道李林甫打什么主意。

李林甫望着太子李亨,笑容愈发诚挚,“太子舍人李清干练有为,在义宾县为主簿时颇有名望,臣与他谈过,觉得他思路清晰,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材,若放在东宫赋闲实在可惜了,所以臣保举他为益州司马,让他去地方上好好历练几年。”

益州司马是从五品下阶,比太子舍人高了一级,看似李林甫关心后辈,但其真正的险恶用心使大殿中的数人脸色大变,首先便是太子李亨,李清是他寄以厚望之人,是他的储备人才,但李林甫竟说他们谈过话,是几时?为什么李清不向自己汇报,东宫赋闲,这又是谁的意思?是李林甫还是李清自己的想法,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飞转,他本来就是多疑之人,而此时与李清交好的李琳已经隐瞒他在先,极有可能李清与李琳是同时背叛了自己,李亨默然不语,冰冷的目光中竟闪过一抹杀机。

这便是李林甫借刀杀人的高明之处,将李清和李琳之事巧妙的揉合在一起,让人产生这是同一件事的错觉,若李亨事后追查,昨天晚上他们二人确实和自己在一起,李清就算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更何况他进入东宫时日不长,李亨还并未真正的信任他,李琳是郡王,李亨或许还不敢动,但李清毫无背景,又沾上了背叛的恶名,李亨岂肯饶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