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五章 徐世绩的选择(上)(第2/3页)

咄吉野心勃勃,不似启民可汗那般软弱。

现在,杨广就坐在这牙帐之中,他却偷偷与高句丽使者会面?而且,那位高句丽使者,竟然不来拜见天朝皇帝,又如何能让杨广开心。

对于高句丽这个国家,杨广素来没有好感。

特别是他们曾趁中原大乱时,勾连契丹、靺鞨人,大肆掠夺辽东土地。

大隋朝站立之后,他们也不曾消停……隋文帝曾在开皇十八年时,试图征讨高句丽,不成想遇暴雨瘟疫,不得不中止行动。那次用兵之后,高句丽表示臣服大隋,上表自称:辽东粪土之臣。

但是,从表面上他们不再向西扩张,可实际上,却不断向朝鲜南部用兵。

试图雄霸整个半岛之后,暗中积蓄力量。

对此,杨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对高句丽没有好感,同样的对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也印象不佳。起因就在于,开皇十八年的那场战事,百济国妄图借刀杀人,秘密派遣使者,与大隋朝联系,愿为大隋向导,消灭高句丽。可是当隋文帝开始用兵的时候,百济又偷偷与高句丽通风报信,想要挑起双方的全面战争。好在当时高句丽的国王高元,先一步看穿百济的计谋,向隋朝递交降书。

拙劣的计策,令杨广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在高句丽攻打百济的时候,他也是没有理睬。

自开皇十八年来,隋朝与高句丽,已维持了十载和平。不管这种和平是否真实,但表面上,谁也没有去说破这个问题。

然而今天,高句丽竟然……

如果他们与突厥联合,一东一西,定然对中原形成夹击之势。

裴世矩说:“那高句丽,乃天子册封之地,自汉以来,就是天朝治下的郡县。

趁中原虚弱之时,竟分裂为国,实罪不容赦。先帝在位时,就有心征伐,使之重新归于朝廷治下。今陛下乃英明君主,怎能任由我天朝文明之地,成为蛮族家园,当征伐而取之。”

杨广点点头,“爱卿所言极是。”

其实,他心里也不是不明白,高句丽为何在这个时候,派遣使者来突厥。

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二月时琉球纳入大隋治下,使得高句丽王高元,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慌。

不过,你恐慌很正常。

既然恐慌,就乖乖的俯首称臣,朕未必就会为难你们。

可偏偏,你们居然与突厥人暗中勾连,这却不是朕能够容忍的事情。

更何况高句丽占居辽东,与靺鞨人勾结一起,在过去,屡次兴兵。若非大业元年,韦云起大败契丹,使得契丹人臣服,使得高句丽人不得不偃旗息鼓。杨广又抓不到他们的小辫子,一直没有借口收拾这些家伙。

现在,借口来了……

杨广想了想,“裴卿,征伐非上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如今,朕君临塞北,始毕可汗举国臣服,西域各国,莫不在我大隋声威之下,俯首称臣。当借此声势,先迫使高句丽人为之惶恐畏惧,迫使高元前来觐见。如若高元不听诏……”

裴世矩说:“此乃大不敬之罪,当征伐之。”

第二天,那高句丽使者乙支哉永,接到了隋朝天子的圣旨。

圣旨以异乎寻常的眼里口吻说:朕因为突厥诚心奉国,所以来他的牙帐巡视。来年,朕当亲临涿郡,你回去告诉高元,让他尽早入朝觐见,朝廷会像对待突厥一样,以礼相待。如若不然,朕将亲率天朝大军,马踏高句丽,在平壤王宫之中召见他。望他莫要再疑惧,早作决断。

乙支哉永拿到圣旨之后,灰溜溜离开突厥领地。

当天,杨广怒斥咄吉,并命令咄吉,以及其他各国君王,随他一同返回洛阳,来年巡幸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