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破阵子 第二章 天河 (二 下)(第3/4页)

“哦!”李隆基笑着点头,目光再度落于那几个被杨国忠额外施恩者的名字上,“宇文……?这个姓氏可不多见?宋武,朕好像听什么人提起过,莫非他跟中书舍人本是一家?”

“陛下目光如炬!”高力士见李隆基的注意力成功被自己引歪,赶紧大声拍对方马屁。

“这些不争气的东西!”李隆基笑着骂了一句,心中的最后一丝猜疑也烟消云散。给事中宇文德是杨国忠的心腹,中书舍人宋昱也是杨国忠的党羽。他们借机给自己的弟弟和族人捞取好处,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猜到了其中关键,李隆基非但不生气,心中反而顿时感觉到一阵轻松。如今已经不是姚崇为相的时候了,对官员的个人品行要求没那么严苛。事实上,即便是姚崇做首辅之时,朝臣们为家人捞好处的事情也无法完全禁绝。做了这么多年大唐天子,李隆基对底下官员的心思摸得很透彻。他不怕臣子们为家人谋取私利,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他反而会默认这种行为。

自家的孩子用得放心。凡借助家族力量爬到一定位置的,其一举一动,也必然会考虑到背后的家族。这种人,驾驭起来比心中无所顾忌者相对容易得多。也最不容易对朝廷产生怨恨。毕竟,其家族利益已经跟大唐朝廷牢牢地凝结为一个整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宋舍人他们几个,这回的确做得太露骨了些!陛下可以将这份诏敕驳回去,让他们重新来过。想必,他们心中有愧。不用陛下明说,也会痛改前非!”揣摩出李隆基不打算深究,高力士立刻做出一份义正辞严的模样,大声建议。

“算了吧!他们肯让自家子侄到军前效力,也是难得!”李隆基大度地摆了摆手,笑着否决。“莫说几个小家伙还立下了些功劳。即便他们还赖在长安城中混吃等死,看在他们父兄的分上,朕也不能太亏待了他们!”

“陛下这话要是让宋舍人他们几个听见,羞也要羞死!”高力士笑着补充了一句,马屁拍得半点痕迹也不着。

“水至清则无鱼。他们肯尽心为朕做事,朕也不能一点好处也不给他们留!”李隆基笑着将马屁收下,继续浏览一干年青才俊的名姓,“这个叫王洵的小家伙,朕还有些印象。去年平定王氏兄弟之乱,好像他还立了大功吧。朕记得,曾经赐了他一个紫铜鱼符带!”

“的确是他。瞧末将这记性,陛下不提,末将差点给忘了!”尽管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情愿,高力士见遮掩不过去,还是将王洵底细给背诵了出来。“他也是托了关系进白马堡大营的。刚开始时表现也是平平。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原因阴差阳错,居然成了揭穿王氏兄弟谋反案的关键人物!”

“朕记得他!”李隆基对王洵的印象可不止这么一点点儿。“前年在骊山行宫,他曾经带着一伙人为朕清理道路上积雪。干活时很卖力气!宋舍人他们几个这事儿做得有失公允了!既然越级提拔,就要准许别人借风扯帆。怎么能只顾照应自家兄弟,把别人直接漏在了外边。让安西将士看见了,岂不是要从此疏离他们的家人?”

“的确如此!”高力士心中暗暗叫苦,嘴巴上却不得不附和李隆基的意见,“一碗水不端平,军中想必也会有抱怨之声。不过——”顿了顿,他笑着提醒,“王校尉是押送物资去的安西,并非主动请缨。想必杨相和宋舍人他们商议时,也有这层考虑吧!”

“嗯!”李隆基轻轻点头。这也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但无论怎么看,都掩饰不住宋昱等人以权谋私的痕迹。“朕记得,那姓王的小家伙也是将门之后。元一,你可清楚他的族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