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58节(第3/4页)

“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能把选拔制度稍稍改一下,以便对我们更有利。”李玮看看屋内众人,笑着问道,“请问几位大人,你们参加过朝廷的试经(儒家经文考试)吗?”

众人都摇摇头。

“我参加过一次。”李玮说道,“正是那次试经,我成绩出众,才被朱俊老师看中,拜在他的门下。如果没有那次试经,我也没有今天。”

“朝廷很少通过太学试经的方式选拔人才。”徐荣说道,“由于朝廷的察举年年举行,郎署里的郎官人满为患,所以一般情况下,试经要很多年才能进行一次。你机遇很好啊。”接着他略略皱眉,疑惑地问道,“你想以试经的方式选拔人才?”

“对,太学诸生只要通过试经,马上就可以取得入仕资格。”李玮说道,“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参加试经。试经也是三年一次。第一年在各郡试经,成绩优异者第二年到州府参加试经,第三年到京城太学参加试经,考试合格者,即可入仕。”

李玮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详细解说了“试经选拔制度”和具体的选拔考试方法。

“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严重打击了门阀世家的实力,削弱了他们的权势,减小了他们对社稷的危害。”李玮很兴奋地说道,“此策实施后,不管你是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生,还是研习新经的儒生,只要你有真本事,考试成绩优异,你就可以入仕为官,这比察举制、九品官人法更加公平、公正,相信各地的儒生们肯定会支持和响应。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嘛。”

“另外,为了尽可能挖掘和发现人才,我们也不要只考试儒家经文,还可以考试史学、律法、辞赋、琴棋书画,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可以通过考试入仕嘛。”

“好办法,好办法。”田畴连声赞道,“现在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吏,靠三年一次的‘九品官人’选拔人才,数量太少,这个试经制度正好可以弥补九品官人法的不足。中正也是人,他在品评儒生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门第、人情等因素,势必会遗漏太多人才。实施试经选拔制度后,这些人如果不能通过中正获得资品,还可以通过试经取得资品,这样一来,儒生入仕的途径多了,朝廷得到的人才也就多了。一举多得,一举多得啊。”

张燕沉吟良久,担心地说道:“从长远来看,试经选拔制度不问门第,只论才学,的确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而且短期内对那些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生们来说也非常有利。只是,这两种选拔制度一起实施,必定有轻有重。试经选拔制度不利于门阀世家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反对,如果九品官人法为重,那将来……”

“现在朝政控制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办法迅速扩大试经选拔制度的影响力。比如扩大选拔人数,任用官吏时主要倾向于试经选拔的儒生,试经选拔的前几名可以直接入朝为官或者到地方上出任秩俸千石的县令等等……”李玮毫不在意地笑道,“试经选拔制度是个新制度,九品官人法也是一个新制度,但由于试经选拔制度更显公平、公正,可以给儒生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毫无疑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而失去了儒生们支持的九品官人法难以为继,很快便会消失。”

“如果门阀富豪们坚决反对怎么办?”徐荣面有难色,“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狠了,狗急了都要跳墙,何况人?”

“是啊,仲渊,这个时候血腥肃贪,后果难测啊。”张燕也劝道,“长公主甩手走人,其意思很明显,她就是坚决不同意杀人。如果长安出了什么乱子,影响了中兴大业,我们的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