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83节(第3/8页)

王当最后说了一句,如果我们南下平叛成功了呢?一年时间内成功了呢?

张燕反问,如果失败了呢?南下平叛的战场从东到西,有三、四千里,有淮河、长江两道天险,荆州、巴蜀、江东还有强悍的水师。我们若攻其一点,则敌共抗,我们若多路攻击,则实力分散,一路败,则全线告败。其次,我们在洛阳大战已经耗尽了朝廷财赋,就算退一步,假设朝廷财赋还能支撑一年,但几十万大军南下作战,有主攻战场,有牵制战场,各战场路途遥远,消耗惊人,一旦败北,河北必将一蹶不振。河北一蹶不振,我们拿什么去稳定和威慑西北两疆?再次,我们仓促南下平叛,地形不熟,水土不服,粮草不足,将士疲惫,水师薄弱,边疆不稳等等,不利因素太多,就凭这么多不利因素,我们凭什么认定自己一年内就能击败所有叛逆?

中兴大业事关大汉存亡,社稷存亡,百姓存亡,容不得任何错误,更容不得任何“如果”。我们在制定中兴策略,在实施中兴策略的时候,绝不允许任何“如果”,坚决杜绝侥幸心理。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保证中兴大业的成功,保证社稷的振兴,保证百姓的生存。

王当和部分将领虽然不满张燕的解释,但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自己的想法的确是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兵行险着,败则亡,很难再有重头来过的机会。相反,朝廷的策略非常稳重,朝廷要固本培元,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发展,待力气恢复了,实力强悍了,再推动中兴大业向更高、更深、更快的方向发展。

朝廷的策略已经确立了,此次军议不过是为了统一北疆诸将的想法而己。所以大将军待张燕等人说完之后,要求各部统军大将务必遵从天子和朝廷的旨意,忠实执行朝廷的一切命令,然后便开始下达命令。

左卫将军麴义、右将军杨凤统率龙骧大将军赵云的四营南军、六营北军。武威将军梁百武的四营人马,镇军将军张白骑的四营人马,共九万大军分从水陆两道急速入关,戍守京都。

洛阳屯兵四万。武锋将军张郃、武猛将军吴雄各率本部四营人马戍守洛阳。

关西屯兵两万。强弩将军孙亲率本部四营人马戍守关西。

后将军玉石率武毅将军高览的四营人马、征虏将军徐晃的两营人马即刻东进陈留,帮助前将军吕布击败叛军。待曹操、袁谭等叛逆撤兵后,吕布和玉石两位将军带着穆斯塔法的长水营回朝。

兖州屯兵六万。定陶由高览驻防,陈留由彭烈驻防,山阳由徐晃驻防,任城由魏续驻防,鲁国由高顺驻防。

青州屯兵两万。临淄由臧霸驻防,北海由管亥驻防。

武卫将军文丑、骁骑将军王当领四营人马急速支援颖川战场,帮助左将军颜良击败叛军。待刘表等叛逆撤兵后,颜良、文丑两位将军和姜舞的乌拉铁骑一起回朝。

颖川屯兵七万。阳翟由王当驻防,鲁阳由张绣驻防,昆阳由纪灵驻防,许昌由宋宪驻防。

各部人数不足者,秋后再补。除南北两军外,其余各营在战局稳定后,一半将士驻营,一半将士在家耕种,定期轮换。

四月初十,北疆军各部急速离开洛阳,奔赴各战场。

四月初十,大将军下令,洛阳大战中的各类重型器械,一部分送还边郡关隘,一部分部署于洛阳城和洛阳八关,一部分部署于长安城和关中四塞,一部分部署于战场前沿各军,剩下一部分则屯于洛阳武库。并命令河东、冀州等地的军械作坊继续制造,分别屯于长安、邺城、晋阳和蓟城四大武库,以备各地战场需要。

四月十五日,天子下旨,允许陈琳把袁绍的灵柩送到袁绍的家乡汝南汝阳安葬,并下旨招抚刘表、曹操、刘备、刘璋、袁谭、孙权、周瑜等人。如若受抚,则既往不咎,依旧可以拜将封侯,共建中兴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