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83节(第2/8页)

右卫将军张燕亲自赶到南城战场,督促各部将士仔细寻找袁绍的尸体。

此时战场上的大部分尸体已经被掩埋。洛水河上的浮尸经过连续两天的打捞后也几乎绝迹。重新挖开坟冢显然不现实,张燕和蒋济为此很头痛。辛评既然说袁尚把袁绍的遗体带出了城,那袁绍的遗体一定在南城战场上,但士卒们从袁尚战死的地方开始搜索,搜索了大约一里范围的地方,都没有任何发现。

到了黄昏,还是没消息,张燕很无奈,对蒋济说,回去告诉大将军,就说沉到水底,找不到了。蒋济大喜,连声答应,他巴不得了。

两人正要回城,王当派人急告,找到袁绍的遗体了。陈琳在混乱之中,带着袁绍的遗体逃进了灵台。灵台是三雍宫之首,乃本朝观测天象,祭祀天地神的地方,建筑宏伟,占地很大。当晚战场就在三雍宫一带,陈琳和一队卫士护着袁绍的遗体逃到了灵台。这队卫士后来战死,而陈琳因为对灵台熟悉,带着袁绍的遗体躲在夹壁墙里躲过了一劫。今天他饿得头晕眼花,不得不出来投降。

李弘闻讯,非常高兴,命人将袁绍的遗体装殓入棺,其它诸如袁尚等人的尸体则直接葬到北邙山下。

四月初七,辛评、荀谌率军投降,北疆军顺利占据南、北两宫,并由后将军玉石率军保护。

四月初八,天子诏告天下,收复洛阳,并劝告各地叛逆以社稷为重,接受朝廷招抚,让天下尽快稳定。

同日,天子下旨,犒劳大军将士,安抚受降叛军,陆续遣返各地民夫。

同日,天子下旨,命令河南尹令狐邵以最快速度遣返被俘民夫,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并尽最大可能展开春耕,减轻朝廷赈济负担。

四月初九,天子和大将军李弘在行辕召集诸将军议。

洛阳大战自去年三月大军开始攻打洛阳外围八关开始到现在,历时十四个月。加上关中和青兖两州牵制战场,朝廷共投入兵力三十四万,前前后后征调民夫大约五百万人次,消耗粮草军械不计其数。河北财赋完全告竭。

大军攻克洛阳外围八关,大约用了五个月时间,投入兵力二十八万,河内、河南、关西、颖川四个战场共计伤亡一万七千人,其中阵亡八千。

大军攻克洛阳城用了大约九个月时间,投入兵力二十三万,伤亡一万五千人,其中阵亡九千。

在十四个月的战斗中,大军共歼敌约六万人,其中俘虏约一万五千人,袁绍、袁微、逢纪、审配等叛逆均在此役丧生。

此战过后,朝廷收复了洛阳,基本占据了中原,奠定了平定天下的优势。

目前,大军没有乘胜南下的条件,除了朝廷财赋无力支撑外,关中的形势也极为紧迫。自刘备、刘璋等叛逆率军北击关中后,西疆的韩翼、杨秋再次叛乱,他们和西疆的羌人一起,对关中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平定西疆,拱卫关中成了当务之急。

年前,朝廷曾为大军收复洛阳后,如何平叛才能最有助推动中兴大业的发展有过激烈争论。当时朝中很多大臣反对大将军先稳定西北两疆后南下平叛的策略,但现在看来,朝廷必须暂缓平叛,转而集中精力稳定西北两疆,让河北百姓休养生息,让朝廷恢复元气。否则大军不但南下平叛受阻,还有可能丢掉关中,继而还有可能因为财赋危机导致河北陷入崩溃的绝境。

各部统军大将很多人不能接受朝廷的平叛策略,他们认为攻克洛阳后,大军以中原为后盾,可以即刻南下,横扫江淮和荆襄,彻底平定天下。

为了让军中大将们能够接受朝廷的平叛策略,毫无条件地遵从朝廷的命令,李弘、张燕、贾诩、田畴、傅干等大臣纷纷从天下局势、西北两疆的危机、河北百姓这几年所承担的惊人负担、朝廷财赋的窘迫、兵事上的诸多困难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