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62节(第4/5页)

“韩遂的死纯属意外。”张燕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己的义父张牛角。当年瘿陶大战,黄巾军也是因为张牛角的意外中箭而输掉了整场大战。

“朝廷上下都知道韩遂对西疆来说意味着什么。西疆在他的控制下,稳定了十几年,但同时也让羌人休养生息了十几年。这种实力上的此消彼长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明显。”张燕劝谏道,“殿下,就算韩遂不死,将来西疆还是要乱,朝廷还是要倾尽举国之力予以平定。西疆对我们来说,是个教训,是个刻骨铭心的教训,所以我们对北疆的将来要早作预防,要未雨绸缪,要把这种实力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危机悄无声息地扼杀掉。”

“怎么扼杀?”长公主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痛,“我总不能把大将军一分为二吧?”

张燕无策应对,只能报以苦笑。

长公主和几位大臣商讨了一下荀攸、徐荣所提出的几点建议,结果分歧很大。

杨彪、蔡邕、刘和、崔琰四位大臣认为,把西凉百姓撤进关中是必要的,但停建未央宫是没有必要的,尤其在这个事关社稷命运的关键时刻,更要咬牙坚持下来。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天子和朝廷迁到关中,以振天威。

鲜于辅、张燕、田畴三位大人承认此刻把天子和朝廷迁到关中对戍守西疆和攻打洛阳都有好处,但关中太危险了,一旦西疆未能守住,让羌人呼啸而入,则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另外,西疆开战,朝廷财赋如何支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先停建未央宫了。

长公主同意杨彪等大臣的意见,但又担心关中的安全,犹豫不决,“李大人,你的意见呢?”

李玮手握财赋大权。天子和朝廷今年能不能迁进关中,关键还要听李玮的一句话。李玮想了半天,最后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停建未央宫,修复栎阳宫。

栎阳就是现在关中的万年城,位于渭水北岸,距离长安有一百多里,是一座万户大城。过去秦国在建都咸阳前曾在栎阳定都三十五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前,也曾以此为都两年。栎阳宫规模不大,至今保存完好,只要略加修缮即可使用。如此一来,天子和朝廷可以如期迁到关中,一旦关中受到威胁,天子和朝廷马上可以乘船转移到河东,而朝廷则因此暂时节约了一笔巨大的开支。

“就这么定了。”长公主丝毫没有犹豫,当即传旨,“改万年城为栎阳,在未央宫没有修复之前,天子和朝廷暂居栎阳城。”

“把荀攸、徐荣、雷子三位大人的奏章以及朝廷对西疆局势的看法和对策全部送到大将军行辕,请大将军即刻做出决策。”

****

四月下,兖州,陈留,大将军行辕。

行辕大帐内,灯火通明。

李弘环抱双臂,站在巨幅地图前,凝神沉思。

颖川战场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大军至今还没有截断鲁阳和洛阳之间的联系,没有完成对洛阳的最后包围。距离五月初麴义、杨凤和玉石、赵云两支主力大军攻击洛阳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颖川战场必须立即拿出切实可行的攻击之策。

颜良曾让郑宝率军沿着汝水河而上,偷袭广成关,但袁熙在广成关屯有重兵,斥候密布于汝水河两岸。郑宝尚没有靠近关隘便暴露了踪迹,结果遭到叛军伏击,惨败而归。同时间,颜良还曾向行辕借调姜舞的铁骑奔袭宛城。叛军对北疆铁骑防备严密,尤其对这条可直达宛城的驰道更是倍加关注,在驰道所经过的河流,山道上都设下了重重障碍。姜舞带着铁骑刚刚到了昆阳就被发现了,军队形迹暴露,长途奔袭失败,只能悻悻而返。

颜良一计不成,再设一计。四月中,他命令徐晃撤过汝水河,准备把叛军主力诱到阳翟城下予以围歼。然而,让颜良哭笑不得的是,西线战场上的叛军统帅蒯越站在汝水河堤上想了片刻后,竟然下令大军撤回鲁阳,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