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53节(第2/6页)

“相反,我们如果定都洛阳,就不会有这么多危险,中兴大业也会稳步推进。虽然西北两疆尤其是西疆可能遭受一段时间战火的肆虐,但相比中兴大业失败,社稷倾覆的危险,我们付出这个代价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的。”

“但大将军听不进去,一丝一毫都听不进去,他无法容忍北疆的战乱,无法接受西疆的丢失,他不愿看到自己亲手征服的大漠沦入胡人的铁蹄之下,不愿看到西疆的百姓流离失所饿莩遍野。他坚持把都城定在长安的目的正是为了北疆人的利益,为了他自己的功勋和荣耀。”

“增兵是必要的,无论是戍守边疆还是平定叛乱,都需要增兵,但如果定都长安,这个增兵还有必要吗?定都长安,目前的战场在西北两疆,我们需要铁骑,塞外大漠上有足够的铁骑,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增兵。现有兵力拿下洛阳城后,因为财赋、兵力、征伐策略等原因,只能坚守中原,无力继续南下平叛。待西疆稳定了,长安城重建了,时间也过去很长了。那时叛逆们都已兵肥马壮,实力大增,完全可以和我们对抗,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也就不可避免。”

蔡邕站在了鲜于辅和张燕面前,愤怒地问道:“两位大人,我这种说法有错误吗?大汉都要倾覆了,还死守西北两疆有什么意义?如果现在我们定都洛阳,青兖冀三州的粮食很快就能运到洛阳。朝廷的财赋可以支撑大军连续攻击南方叛逆。这样一来,虽然我们放弃了西疆,但稳住了北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南下平叛上。待大军扫平了叛逆,我们马上就可以调头征伐西疆,中兴大业很快就能看到曙光,这有什么错误?”

“然而,大将军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平定天下的先决条件是西北两疆的绝对稳定,否则南下平叛必将半途而废。我无法理解大将军,我只能把大将军的这种想法理解为固守北疆人的利益,不愿意在中兴过程中让北疆利益受到任何损失。在他心里,北疆是他的根,永远是第一位,大汉和社稷只能排在第二位。”

“现在好了,大将军的目的到达了,北疆固若磐石,西疆很快平定,长安城重现昔日辉煌。不过,大汉的江山社稷却马上就要一分为二,大汉的中兴之期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蔡邕发泄了一通,怒气渐渐平息了一点,眼里露出哀伤之色,坐在案几后面剧烈地喘着粗气。

杨彪和刘和都被蔡邕的一番“怒斥”镇住了,坐在席上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多年了,象蔡邕这样公开指责大将军以北疆和个人利益为重的大臣还是很罕见,估计蔡老大人是第一个。蔡邕和大将军私交甚好,他那条命是大将军救的。无论他怎么骂,大将军最多一笑置之,但大将军可能会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大臣头上。

杨彪和刘和看到蔡邕不说话了,急忙转移话题,询问李玮可有挽救之策。北疆人虽然主动放权,但放权对北疆利益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此事肯定还有回旋余地。

李玮脸露不满之色,坐在鲜于辅身边一言不发,显然是被蔡邕骂火了。鲜于辅无奈,只好主动开口对蔡邕说道:“老大人,定都何处,不能只顾眼前的中兴大业,还要兼顾中兴之后大汉的命运。长公主也罢,大将军也罢,老大人也罢,我们和朝中大臣们也罢,都无法预测将来的事,所以到底是定都长安,还是定都洛阳,目前正在商议,尚没有定论。”

“大将军为何支持长公主定都长安,老大人已经知道了,大将军在书信中也说得很明白。现在的大汉不是十年前的大汉了,在历经十一年的战乱后,大汉国力衰微,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十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北疆坚持下来,能奠定中兴的基础,和十一年前朝廷的大军横扫西北两疆,稳定边陲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十一年前的落日原大战,我们不可能在北疆站住脚,更不可能占据河北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