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51节(第3/6页)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过去我们北疆只有十几个郡国,北疆的官僚够用了。后来我们收复了幽州和冀州,占据了河北三州,北疆人就不够用了,但我们竭尽全力撑了下来。现在呢?现在我们收复了青州、兖州和关中,多了十五个郡国,如果加上西凉,那就是二十多个郡国,三百多个县。我们现在需要多少官员?仅太守、国相就要二十多个,千石以上的大吏需要五百多个,几百个郡县府衙的官僚加在一起,最少也要五千人左右。”

“请问诸位大人,目前北疆还多少士子能够出仕?就算北疆还有五千多士子可以出仕,那这五千多士子里有多少人可以出任千石以上的大吏?难道一个正在学堂里读经的士子从辟后马上就能出任县长、县令?”李弘摇摇头,“事实上,目前北疆的士子能做官的已经全部做官了。诸位大人可以到晋阳大学堂看看,现在在晋阳大学堂就学的士子,年纪都在十六岁以下,而且人数不足千人,一部分还是胡族子弟。”

“所以,随着收复郡县的增加,中兴大业的持续推进,各地的士人都会进入朝堂,这是事实,也是必然。前几年,冀州、河东士人大量进入朝堂,现在青、兖两州的士人,关、洛两地的士人将进入朝堂,将来徐、扬、豫、荆等地的士人也会进入朝堂。中兴大业需要动用整个大汉的所有力量,靠北疆一地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你们要接受他们,尊重他们,在我们北疆人牢牢把握朝政的情况下,利用一切手段发挥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推动中兴大业的发展。”

“权势之争无处不在,利益之争无处不在,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北疆士人,就把他们当作敌人。北疆人之间难道没有权势之争、利益之争吗?也有,不过现在被掩盖了而已。杀死对手的确很简单,但未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降服对手,让对手为自己所用,成为自己忠实的朋友。自古以来,善战者莫不如此。就如我们在北疆一样,为了解决胡族入侵问题,为了稳定北疆,最后还是采取了臣服对手并把他们变成自己朋友的办法。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原大战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是得益于胡族铁骑的帮助。”

“把对手变成朋友,让双损之局变成双赢之局,这才是智者所为。”

“再说说增兵的事。”李弘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继续说道,“大家的观念没有变化,对增兵一事的考虑难免太过简单。”

“过去我们戍守北疆,镇守河北,十几万兵力完全够了,但现在要平定天下,战场突然增加了数倍,不但兵力捉襟见肘,各级军吏也严重不足。军吏严重不足,增兵的难度就非常大。我之所以要求增兵十万,正是担心各级军吏不足导致大军战斗力骤然下降。增兵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增兵如果损害了大军的战斗力,那还不如不增兵。”

“大家或许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老兵,可以大量提拔任用,但诸位大人想过没有,我们现在有多少战场?哪些战场需要最强悍的军队?戍守北疆的大军要保持战斗力,戍守西疆的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南、北两军要保持强悍的战斗力,这些军队的补充只能从其它军队里征调有战斗经验的士卒,因此我们手里可以提拔任用的老兵相当有限。”

“老兵数量有限只是增兵难度之一,增兵难度最大的还是土地分配问题。本朝现在实行的是‘兵户’制,要给兵户分配土地,但由于战争密集,伤损大,很多兵户家里暂时已经没有合适男丁了。所以越是增兵,兵户数量越大,朝廷调拨的土地就越多,朝廷赋税的损失就越大。另外各地情况不一样,各地府衙实际控制的土地数量也不一样,人少地多的地方可以增加兵户,但兵源未必合适,兵源合适的地方土地未必多,这种矛盾让增兵难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