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风云 三十 前夜决断(第4/6页)

“愿意。”大藏局第一个答道,“奴婢想回到淀夫人身边。”

“那么,你们愿意把我的意思转与秀赖母子?”

“自不必说。”

“好。就请诸位把我的口信好生记在心里:由于城中将士再度召集浪人,违背誓约,我父子才不得不出兵征伐。若如以前所述,右府移至郡山,解散所有浪人,再过四五年……不,一旦天下安定,顶多七年……我定会负责把大坂城重新筑好,让右府返回……即使我死了,也会让将军履行诺言。听清了吗?可明白了?”家康像教导孩子一样叮嘱道。

大藏局苍白的脸恢复了血色。家康要让她回去,这为她燃起了一盏希望的灯。常高院则更加急切地探出身子,“是……城中的将士再度召集浪人,违背誓约?”

“是。”家康认真地点了点头,“我父子才不得不出兵,明白吗?征夷大将军的职责,便是无论何处发生乱事,都必须予以平定;纵然备有千军万马,也要誓死征伐。纵然是我的亲生儿子、孙子,我也会断然征伐。这次的敌人既非右府,亦非淀夫人。淀夫人和右府若是敌人,我就不会如此斟酌。就因为想到这责任,七十四岁的德川家康才抱着必死之心,重上战场!”

“是……迫不得已……解散浪人……移至郡山……”

“唉!不过七年……七年之内,太平就会扎根于天下。为了杜绝战争,我早已想好了对策。刚此,只要他们在此期间能够反省,就算德川家康死去了,也会留下遗言,让将军迎秀赖重返大坂。将军乃诚实忠孝之人,只要我这个做父亲的吩咐,他绝不会违背……”说着说着,家康伤感起来,声音哽咽,泪水模糊了双眼,“听着,我从不愿让你们这样的弱女子在战争中失去夫君和儿子,我一直想缔造一个太平之世,我一生都在努力。你们明白吗?我祖母音容犹在,母亲笑貌依稀……还有妻儿的面容,终无法从眼前抹去……只要太平能扎根,为何非要拘泥于一城一池?我一定会重挖壮观的护城河,在里边贮满清水。你们一定要把这些道理说给他们。至于书函,我会让送你们回去的使者带去,希望你们仔细把家康的真心告诉他们母子……”

家康忘情地说着,当他忽然回过神时,才发现老女人们正纷纷以袖口擦拭眼角。看来,她们都明白我了——想到这里,家康也落下泪来。同战事的悲苦相比,人的隐忍又算得了什么?但世人却常常忘记这个,变得固执。如不努力驱走愚执,人世就是修罗!

“完全明白。我们会把大人的真心原原本本转与右府和夫人。”大藏局呜咽着说道,二位局则放声痛哭。

二十四日晨,女人们从二条城出发。本多正纯来禀报此事时,家康正与前来请安的藤堂高虎说话。也不知高虎对此如何想,只听他道:“大人的深谋远虑,总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坂的兵力再多,终无主政大名啊。因而,拖延愈久,就愈是有利。总之,关东胜券在握,万不可因急而招败。在下只知战阵杀伐,却从未想过让女人帮忙。啊呀,真是佩服之至。”

家康沉下脸,责备道:“在你眼里,这也算是谋略?”

“是。真是常人想不到的谋略。如此一来,大坂必会阵脚大乱。主战派必会越发激愤,说不定还会主动杀出来。他们一出,就上钩了,我们必胜无疑。”

旁边的正纯也点头不已。

家康则扭过头,叹了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女人们的劝说会奏效。他先前总是以为正信和高虎能够明白他的心意。实际上,正信真已看穿了家康的执著,现正做着“替罪羊”呢,可高虎……但仔细想想,正信和高虎不都一样?二人都是明白人,其智非凡夫可及。家康不禁疑惑起来,我是不是已老糊涂了,才只想尽量去安慰别人,才要努力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