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风云 三十 前夜决断(第3/6页)

“辜负了大人的信任,抱歉得很。”

“好。既然你已想到了这一步,我也无法一意孤行了。不错,我确是有些割舍不下……已用不着再客套了,待大军一到,就杀过去。”

“恐有不妥。”正信以郑重的语气驳道,“如此一来,就会陷将军于不孝。应再次把大人的真心传达与大坂,之后再决定是否开战。否则,这场战事当真会沦为早有预谋。”

听到正信坚定的断言,家康闭目沉思起来。虽遭反驳,但他内心却有说不出的快意:正信老家伙,要替我做挡箭的靶子呢:后世定有人指责,说这是一场德川家康讨伐太阁遗孤的战争。我内心深处确很担心,唯正信完全看透,欲做替罪羊。我有一个好家臣……议事时最忌讳伤感,可家康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家康慨然道:“你的意思,是照我的想法行事……将军也无异议吗?”

“无异议。”

“好,好!上野介大人,现在讨论布阵,把地图拿来。”家康觉得欠正信和将军的人情,故未提到千姬。

此时,大野治房和道犬的人已窜到郡山,正四处纵火,家康还全然不知。

众人展开地图,讨论了一阵。既然要打野战,纪州口和奈良就可能成为战场,还要防止有人去堺港纵火。众人还甚是关心战后的大坂如何重建。讨论的结果,是把堺港作为大坂的出口,与海外联结。大坂城内居住数十万人,使其拱卫皇都。这种想法比秀吉公更进一步,终把大坂变成了巨大的商埠,和大坂商家的先见不谋而和。

但复兴大任由谁担负?家康主张让孙子松平忠明担任,秀忠则力推六弟忠辉。“忠辉不合适。”家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忠辉曾想得到大坂城,此时还仅是在选择承担复兴重任的城代,并未考虑永驻城主之事。然而,家康无意间的这句“忠辉不合适”却在后来掀起了万丈波澜……

密谈持续了两个多时辰。

待秀忠返回伏见城,家康立刻命正纯把大坂的老女人们和青木一重叫到面前。在得到秀忠和正信的同意之后,家康想把最后的使者派往大坂,同时也让使者把老女人们送回去。使者选定两人,一是高木正次,为秀忠的使者,另一人乃是小栗忠政,为家康的使者。

不知将发生何事的老女人们再次被叫到家康面前,人人脸色苍白。常高院还好,大藏局和二位局已是作好赴死的准备。

一看见老女人们,家康就禁不住想落泪:生于比乱世,女人真是可怜啊!

“常高院,”家康看看显得还有些生气的京极遗孀,“你都看到了,战事已无可避免。饶是如此,我仍未放弃希望。幸好你们和一重还留在这里。我想把你们送回大坂,做一次家康的使者,劝说右府和夫人接受议和。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甚好。”常高院立刻道,“一旦交战,就连犬子也必须参战……”

青木一重向前膝行一步,打断了她:“常高院,好了。青木一重已经回不去了。”

“何出此言?”

“在下想起了片桐市正大人。想发起战事的并非大御所,也非将军,而是大坂。他们怎能听得进去?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口舌,怕都没用了。”

“大人不妨就留在此处,我们女人再……”

见常高院情绪激昂,家康抬手阻止了她:“一重。”

“大人。”

“这么说,你不愿为家康传口信了?”

“唉!大坂已无意听取意见,否则有乐斋父子也不会出城。先前的片桐市正父子亦是如此……在下现在才豁然开朗。”

家康低吟一声,看来一重已经认定,回去必无善终,他已退缩了。“那一重就留下来吧。但家康仍不放弃,你们几位愿不愿回大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