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酆山有六天宫,或称“酆都宫”,所以它不是“地府”。它继承了中国魂归于天的传统,人死之后,或为鬼,或为神,都要到罗酆报到,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相当庞杂的鬼神世界,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冥府——幽冥世界的官府。

然而事情却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以六天宫为主体的罗酆山,不知怎么却成了一座大地狱。“罗酆宫”从此又有了“罗酆狱”这一新名号。

在陶弘景的《真诰》中,罗酆山虽然收纳鬼魂,却没有地狱。因为那时的罗酆山不具备冥府的功能,拘拿、审讯、收监、惩罚,这些冥府治鬼的功能全都没有,它要地狱做什么?罗酆山的诸多鬼帅统率着亿万鬼兵,杀鬼、斩鬼也是动辄万千,但这些鬼不是人死后的鬼魂,而是瘟鬼、恶鬼、邪鬼,就是西晋时《神咒经》中所列的赤索鬼、赤尾鬼、赤疫鬼、都卢那鬼等等百十种鬼,那些鬼由鬼王统领,“万千为众,枉其良民。病杀无辜,诳斥家亲。催促灶君,令人宅神不安,每事不果。行万种病,病痛急疾。乘风驾雀,妄作光怪”。《真诰》中偶尔谈及地狱,如“种罪天网上,受毒地狱下”,也不过是拾佛教的余唾,而且这“地狱”也并不在罗酆山内。

但突然一下子,在比陶弘景稍晚些的灵宝派经典中,罗酆山就有了地狱。《四极明科经》谈到罗酆山,便道山上、中央及山下各有八狱,八狱各有名目,如山上八狱为第一监天狱,第二平天狱,第三虚无狱,第四自然狱,第五九平狱,第六清诏狱,第七玄天狱,第八元正狱。而山上八狱之主为上天三官,中央八狱之主为中天三官,山下八狱之主为下三官,共二十四狱,位在酆都山之北面。

原来的上下各六天宫,一下子化为上中下各八地狱了。二十四狱每狱设有十二掾吏,金头铁面巨天力士各二千四百人,手持金棰铁杖。凡犯玄科死魂,各付所属之狱,为力士铁杖所考,以一万劫为一掠,三掠乃得还生不人之道。

很明显,这是仿造佛教的地狱对罗酆山进行的改造,而这改造真是大刀阔斧,原来的北太帝君、上相、太傅、四明公直到职位最低的二天门亭长、修门郎,全都不见了,代替这个庞大宫廷组合的只是三官及其掾吏、力士。而原来的六天宫,每二天宫立一官,六天凡立三官。现在成了每八狱有三官,二十四狱共三个三官了。三官的职责仍如刑名之职,主掌考谪,也就是说,罗酆山一下子从个空架子的小朝廷变成了大地狱。

但这只是改造罗酆的一种较极端的方案,另有一种保留了较多的旧有结构,只是在原来的神鬼之山中加设了地狱,但这地狱的规模却大大胜过了“二十四狱”。此说的一些零星材料见于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的《玉格》篇中:

地狱之主仍是罗酆宫的老主人:“炎帝为北太帝君,主天下鬼神。”

地狱有法律,其名为“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地狱之生死簿有“黑、绿、白簿,赤丹编简”。

刑罚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西津水置、东海风刀、电风(一作雷风)、积夜河”。[1]

其治狱之所,有“连苑、曲泉、泰煞、九幽、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之目。又云:“三十六狱,流沙赤等号溟澪狱,北岳狱也。又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号。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八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也。”是又有三十六狱、二十四狱、五狱、二十八狱、薜荔狱诸说,而细目则各有不同。

《酉阳杂俎》“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四库全书提要》)。其书虽成于唐末,但《玉格》一篇,所录多前代道书而不为当时所习闻者,应在“遗文秘籍”之列。保守地揣测,段氏所录酆都地狱的文字,所出不会晚于唐朝初叶。这时的罗酆山虽然保留了六天宫、北太帝君、四明公等,但质性大异,实际上等于把佛经中的八热八寒诸十六大地狱换了名目,改了狱主。很明显,这个罗酆山已经不是南朝道士的罗酆山,而是佛经中“地狱太山”的道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