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之死

在不少人心目中,伟大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的?首先当然是要才华横溢,然后最好是生前无人赏识,恐怕还得穷困潦倒。如果最后还是在绝望中自杀,那估计就很符合标准了……

1

1890年7月27日傍晚,文森特·梵高脚步有些踉跄地回到了奥威尔小镇。

他是午后带着他的全套画画的工具,离开自己暂住的拉乌尔旅馆,出去写生的。旅馆和镇上的人都对此习以为常,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孤僻的画家卖出去什么画,但他似乎也不在乎,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梵高这次回来后的样子有点奇怪:在明显已经变得炎热的夏日傍晚,他却将自己的外套纽扣都紧紧扣起,而且手捂着腹部,一瘸一拐。

进了拉乌尔旅店,梵高也没和人打招呼,直接上了阁楼,钻进了他自己那间只有7平方米的房间。

出于谨慎,店老板拉乌尔跟上了楼,进了梵高的房间,发现他蜷缩在自己的床上,表情非常痛苦。

看到店老板走进来,梵高掀起了自己的衬衫——在肋骨旁,有一个很小的弹孔。

“我弄伤了自己。”他说。

医生和警察随后都赶到了旅店。医生发现,那颗射入梵高体内的子弹并没有穿透他的身体,而是留在了脊柱附近。

梵高自画像(1887年),摄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而警察则关心这是不是一起谋杀案,所以他问梵高:“你是不是想要自杀?”

梵高回答:“我想是这样的。”

梵高一生关系最亲密的弟弟提奥得到消息后,很快从巴黎赶了过来。在床前,提奥向哥哥保证一定要救活他。

但梵高对自己挚爱的弟弟说:“痛苦便是人生。”

据说那是梵高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7月30日,在痛苦中挣扎了30多个小时之后,梵高离开了人世。

终年37岁。

2

这是梵高之死最流行的一个版本。

事实上,这个版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梵高从旅店老板拉乌尔那里借了一把左轮手枪,说是要赶走麦田的乌鸦,然后来到了镇外的一片麦田。在麦田里,他放下了随身携带的画具,举枪对着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这一枪没有击中要害,却让他失去了意识。等他再醒来时已是黄昏,在无法找到那把手枪的情况下,他只能自己再蹒跚着回到旅店,寻求援助。

在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那本著名的《渴望生活·梵高传》中,这一幕自杀的场景得到了文学上的升华:“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再加上1956年好莱坞同名改编影片《渴望生活》的上映,梵高这一悲剧但又震撼人性的人生结局,深深打动了千万人的心。

很多人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其他的结局比这更符合大家的想象了。

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极具天分但孤僻,甚至有精神疾病的梵高。

3

关于梵高的故事,大家当然已经很熟悉了。

梵高并不算漫长的一生,大概有这样几个点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第一个,是他生前贫困潦倒,死后却享尽哀荣。

梵高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富家女。但是,长大成人后的梵高似乎辜负了家庭对他的期待,在做过牧师和艺术品经纪人之后,最终选择做职业画家的他就此陷入贫困。梵高一辈子只卖出过一幅画。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完全是靠他最亲爱的弟弟接济——梵高给他的弟弟写过600多封信,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有一个诉求:“请务必再寄些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