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之间吴清源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如果你要问谁是“一代棋圣”,十有八九,只会说一个人的名字:吴清源。

1

1914年出生在福州的吴清源,应该说还算个望族之后。

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当时在浙江省做到了道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官员)。从官场上退下来后,获得了盐的专卖权,生意做得很大。在当时的福州,“陈、林、沈、吴”号称四大家族。

吴清源的外祖父叫张元奇,也是做官的,一度做到御史大夫,后来被贬到浙江,随后又投靠了徐世昌,最后的官职是奉天省省长。

吴维贞和张元奇都是福建人,也是好友,于是双方就给儿女订了亲。

吴家儿子叫吴毅,张家女儿叫舒文,他们俩结婚的时候,证婚的是徐世昌(袁世凯的重要谋士,当过中华民国大总统)。

吴毅是吴维贞快70岁时才得到的儿子,在家中排行最小。当时中国的有钱人家,一般把长子和次子送到美国和英国留学,三子以下,送到日本留学。

去日本留学的吴毅别的没学到,却学到了一个将来影响自己儿子一生的东西——围棋。

2

吴毅有三个儿子,吴清源排行老三,本名吴泉,“清源”是字。

大概在吴清源7岁的时候,父亲开始让他接触围棋了。

吴毅本身的围棋水平一般,但因为从日本回来,所以受到过当时世界最强的日本围棋的熏陶。吴毅经常会邮购一些日本的围棋棋谱或围棋杂志,比如幕府时期棋圣秀策的棋谱等。

这些棋谱对吴清源早期棋力的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起之前父亲让他一直背的四书五经,吴清源觉得看棋谱和摆棋的日子要快乐得多。

没多久,吴清源的棋力就超过了两个哥哥。

1925年,吴毅病逝,年仅33岁。吴毅去世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把一本练字的字帖给了老大(后来做了官),把一本小说给了老二(后来做了文学家),给吴清源的,是一盒围棋。

其实父亲在世的时候,吴清源家已经家道中落了。搬到北京后,吴家虽然也从祖父的遗产中分到了一处四合院,但是由于吴毅收入一般,很难养活一家人,所以要靠变卖一些家产度日。

父亲去世后,吴清源家变得更加贫困。但当时,吴清源作为“围棋神童”,已经小有名气。当时有一位围棋高手叫顾水如,有意栽培吴清源,就把他带到了一个大官家做“棋客”。

这个大官,就是段祺瑞——时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段祺瑞一生酷爱围棋,在家中养了一批“棋客”陪自己下棋。他自称水平有“七段”,相当于日本的职业四段。

当11岁的吴清源被带到段祺瑞面前时,稚气未脱。一盘棋下来,“七段”的段祺瑞被11岁的吴清源轻松击败。

按照段祺瑞的习惯,是下完围棋后吃早饭的。输了那盘棋后,他就一个人走进里屋没有出来,连早饭都没吃。

不过,吴清源凭这一局,拿到了段祺瑞开给他每月的“对局费”:100块大洋。

3

吴清源就这样成了段祺瑞府上的“棋客”。

据吴清源的回忆,段祺瑞很喜欢在对方的腹地打入,然后做活一小块,他把这样的方式叫作“在公园里搭小房子”。

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从各方面渗透中国,吴清源回忆,作为亲日的军阀,段祺瑞的态度却很明确:“搭建个小房子是可以的,但不能归为己有。”

不过,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很难有一个长盛不衰的势力。1926年,段祺瑞失势,躲到天津当起了“寓公”。

他走倒不要紧,作为他的“棋客”,才12岁的吴清源一下子就失去了“对局费”的巨额经济来源。

无奈之下,吴清源只能去当时北京的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参加下棋比赛——那些有钱的人会提供各种奖品。吴清源成了那里的“霸主”,每次都会赢回很多东西,比如花瓶、砚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