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争 二十 尽失淮北(第3/3页)

由于张兴世截断了上游的水路,邓琬的军粮再也无法抵达浓湖,叛军终于丧失斗志,出现了内讧。刘胡与袁觊先后弃营西逃,于途中被杀。袁觊留下的十万士兵全部向刘休仁投降。

寻阳城里的邓琬享受了几个月的荣华富贵,就这么到头了。他的吏部尚书张悦与左右一合计,把他骗到帐中,砍下人头,向朝廷请降。沈攸之的军队进入寻阳城,斩杀了年仅十一岁的晋安王刘子勋。其余拥戴刘子勋的亲王一律赐死。

刘骏的儿子还剩下十个,有些还只有几岁。为免除后患,刘彧接受了刘休仁的谏言,将他们赐死,相关的亲信同党全部斩首。不知道这算是第几起对内大屠杀了。

南方基本安定下来了,离建康较远的州郡原本都支持刘子勋,现在只好派使者向皇帝投降。驻守在淮北的薛安都、崔道固、沈文秀等人,由于要防御北魏的威胁,实力都不弱。对于他们的请降,刘彧合适的做法应该是,赦罪安抚。可刘彧以为自己的军队无往不克,执意要向淮北诸镇示威,他派遣张永和沈攸之率领重兵北上,迎降薛安都。

薛安都正在犹豫不绝,见朝廷派大队人马来他的徐州,只好一咬牙,向北魏献质子投降。北魏方面当然是热烈欢迎,派出镇东大将军尉元等以一万骑兵从东路救援彭城,又派镇西大将军拓跋石等从西路救援悬瓠。

彭城就这么被魏军占领了。张永、沈攸之的军队不但没能对彭城形成任何打击,反而遇到了尉元与薛安都骑兵的前后夹击,全军覆没,两名将领只身逃回南方。刚刚在内战中打了胜仗的宋军便在外战中遭受了沉痛的惨败。

彭城既失,北面的青州、冀州、兖州、徐州也就守不住了,纷纷归降北魏。宋文帝三次北伐争夺了数十年的北方边境,因为宋国自身的内乱,就这么一退千里。刘宋的淮北国土全部丧失,南北朝也进入了划淮而治的新时期。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将面临全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