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争 二十 尽失淮北(第2/3页)

殷孝祖率军进逼赭圻,与陶亮的军队相遇。殷孝祖打仗很勇猛,每次上阵都身先士卒,不顾性命,而且还喜欢打出自己的旗号,结果在遭遇战中中流矢身亡,所属军队投降了叛军。朝廷军先败了一阵。

殷孝祖生前对手下将士不够信任,很多人都不愿跟着他拼命,这也是导致他阵亡的一个小原因;沈攸之正相反,懂得体恤军情,上下关系搞得很好。殷孝祖死后,他率众推举位秩高于他的宁朔将军江方兴为统领,恰到时宜地稳定住了军心,朝廷军因祸得福,士气不降反升。

江方兴率领诸将进击,与刘休仁的军队会战大破陶亮的军队,孙冲之在附近筑的两座城垒,也被攻拔。陶亮急召孙冲之退军鹊尾(今安徽庐江境内),留龙骧将军薛常宝守赭圻,自己则率领大军,及其他各营部众,共保浓湖(今安徽繁昌西)。刘子勋的军队全面转入守势。

邓琬并不轻易认输,他又调遣豫州刺史刘胡,率领步兵三万,铁骑两千,前去增援,总计十几万军队驻扎在鹊尾。

刘休仁的军队也有十万之众。他对将士相当不错,抚恤部下,吊死问伤,使得朝廷军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沈攸之率领诸军进攻赭圻时,人人都浴血奋战,不仅大败刘胡派来的运粮军,还乘势攻破了赭圻城。

不过这时在鹊尾的叛军数量仍然相当之众。邓琬见两军对峙已久,毫无进展,又命尚书左仆射袁觊统领征讨诸军事,率领雍州(即襄阳)的军队,以楼船千艘、兵士两万,顺江东下,前往鹊尾增援。

袁觊在刘骏朝中做的是侍中,哪里懂得打仗。他到了军中,不穿军装,不提战事,也不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谈的话题全是些诗赋文章等无关大旨的东西。刘胡等人向袁觊借取襄阳方面的军资,他又说:“我家里还有两座宅院没造好,正需要资金呢!”又是一个想发国难财的家伙,众将对他大失所望。袁觊听闻传言“建康米贵,斗至数百”,认为不需要用兵,朝廷军自会不战而溃,只待在原地消耗军粮。

朝廷军方面很快有了行动,刘休仁听从龙骧将军张兴世的建议,派他选七千战士、两百艘快艇,寻找机会占据叛军主力的上游地区。

张兴世的船队并不急进,他每天率众船溯流而上走一小段,眼看刘胡要出兵的时候,马上又退了回去,反反复复好多天。刘胡感到可笑,说:“我都不敢绕行直取京城,张兴世算什么东西,还想轻松地跑到我上游去么?”不再认真防备。

一天深夜,时值四更,江上刮起了东北风,张兴世突然下令扬起船帆,出船向上游冲去,迅速通过了鹊尾。刘胡发觉时,已经晚了一拍,立即派遣部将胡灵秀带着军队沿东岸追赶,监视张兴世的动向。

次日傍晚,张兴世行到景江浦停留扎营,胡灵秀也就地扎营观察虚实,同时等待刘胡的后继军队。不想这又是张兴世的障眼法,他乘着夜色,秘密派部将黄道标率领七十艘快艇直趋上游的钱溪(今安徽贵池东),布置营寨。

胡灵秀在东岸等了一天,正纳闷对方没动静呢,张兴世就拔营疾进,扑向扎营完毕的钱溪水寨。胡灵秀这才发现上了大当,再要阻拦可来不及了。

刘胡得知钱溪被占,便亲率大军围攻。张兴世以逸待劳,看准敌军转入港湾的时机,以数百精兵击败了刘胡的军队。而此时下游的沈攸之、吴喜等人也开始进攻浓湖的袁觊,为张兴世分忧。

刘胡派人沿岸向下游喊话,说:“钱溪已经被打下来啦!”沈攸之笑着对左右道:“不用怕,这是刘胡在使诈。如果钱溪真的丢了,我们的七千将士里至少会有人逃回来报信的;必是他们打了败仗,想扰乱我们的军心呢。”继而上游的捷报传来,军心振奋,袁觊等人则惊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