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九章 国殇(第6/9页)

10月,在朝鲜的第一军开始北上,逼近中朝边界线鸭绿江,意图很明显,是要跨江入境。

当时的大清从黄海海战之后就开始不断回撤在朝鲜的部队,收缩防线屯集鸭绿江口岸,同时又将国内士兵派去布防,截止到第一军北上那会儿,鸭绿江上已有清军三万余人,大炮一百来门。

依天险而守,兵力上又占了很大的优势,看起来貌似胜券在握,可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三万人里头,有一万多是从朝鲜退下来的败兵,士气相当低落,剩下的两万人,有一万多是刚拉来不久的壮丁,几乎谈不上什么战斗力,而且将领之间也普遍不和,各种工作展开起来相当有难度。

反观对岸山县有朋的第一军,其实也好不到哪去,他们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粮食短缺,其次是没有冬衣,七八月那会儿一身短打入了朝,现在眼瞅着都要十一二月了还是那副打扮,当然吃不消。

所以必须速战速决。

10月24日晚上,第一军舟桥部队开始在鸭绿江上架设浮桥,次日凌晨,随着山县有朋的一声令下,大部队开始抢渡过江,对岸的清军在抵抗了数小时后便如数撤走,26日,日军占领了中朝边境第一城——九连城(丹东境内)。

仅仅两天,日本人便攻入了大清境内,而且几乎称得上是兵不刃血,虽然大清的三万大军里战死了将近两千,可日军仅仅是负伤140人,阵亡4人而已。

就在第一军过鸭绿江的同时,第二军先头部队也在10月末登上了清国的领土,11月6日,大山岩攻下金州城(大连境内),14日,大军目标直指位于金州西南不到百余里的要塞旅顺。

此时的旅顺要塞里头有清军一万三,其中九千人为新拉来的壮丁。

21日,大山岩发起总攻。

战斗的详细经过没必要多写,因为24小时不到,旅顺就被拿了下来,日军一万五千人,战死40人,失踪7人;而一万三千清军则战死了四千五,被俘六百余。

攻入旅顺后,日军展开了为期数日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死于日军刀枪之下,这事儿一开始还是先经西方媒体揭露才得以被世界所知晓,而日本的新闻报纸自始至终在国内的报道一直都是光伟正,只说大山岩一日之内攻下旅顺,只字不提对平民的屠杀。

并非记者没有职业道德,而是国家体制的问题。

当时日本的随军记者也叫御用记者,宛如笼中的鹦鹉八哥,只许挑着好听的给国家给天皇唱赞歌,要是敢对着说反调,养过鸟的都知道,那就叫脏了口,下场便是把你从笼子里给抓出来,然后啪叽一下摔死在地上。

且说在打进旅顺的当天,一个记者跟着一队士兵随行顺便拍照采访,正好路过一家一眼就能看出是被火烧过的民居,门外坐着一个老人,用极为仇视的目光注视着那队日本士兵然后嘴里骂骂咧咧地碎碎念,声音不大,但能听得见,于是记者就问带队的队长,那老人家在说什么?

队长看都没看他一眼:“老头说的是,感谢日本军队。”

记者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我虽然不懂清国话,可看表情也该明白那老人绝对没有感谢的意思啊。”

队长停住了脚步,先是轻蔑地一笑,然后一脸杀气:“您在报纸上只要写‘清国老人目送日本军队,口中不断说着感谢之语’就行了,为您前途着想,切不要节外生枝啊。”

对此,记者无言以对。

这个梗后来被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用去了,在《坂上之云》一书里套在了正冈子规的身上。

12月4日,广岛大本营再次制订了新作战计划,并将其命名为冬季大攻略,内容是命令攻克了旅顺的第二军一路南下,和在海上的联合舰队配合,从海陆两边同时攻打北洋水师的大本营威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