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七章 你爱吃拉面吗?(第5/9页)

德川光圀也听课,不过他当然不用跟人一块儿挤教室,每有闲暇,便会亲自登门拜访,和朱舜水坐席论道。

两个人什么都谈,反正水户藩财大气粗买得起纸,从中国文化到日本典故无所不写。

话说有一天,德川光圀跟朱舜水聊起了一个人,叫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武士,不过他很特别,首先并非源平之后,而是橘氏子孙;其次,他效忠的对象也不是幕府或地方豪族,而是天皇。

此外,楠木正成的军事素养也确实很值得称道,由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正是在他的带领以及活跃之下,走向灭亡的。

不过他的下场极为悲惨,因为后来站错了队,跟了南朝的天皇,从而受到以室町幕府初代将军足利尊氏为首的北朝诸豪族的领兵围攻,虽然力战但终究寡不敌众,不得已自尽于凑川,年仅42岁。

临死前,留下著名遗言:“吾愿七次转世报效国家。”

意思是讲他愿意连着七辈子都精忠报国。这也就是以前日本人常说的七生报国的由来。

顺道一提,这位楠木正成应该是日本最早被冠以军神称号的人。

再顺道一提,今天日本东京的皇宫边上,还有他的雕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拜一下。

再再顺道一提,今天东京的皇宫里面,住的是北朝天皇的后裔,有兴趣的同学……最好不要贸然进去参拜。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何北朝后裔要在家门口雕一个南朝大将的塑像?

事实上楠木正成一直是被后来夺了政权的北朝皇室定性为恶党朝敌,这种情况在江户时代也不曾改变,只不过这人真的是很厉害,因此常常被闲杂人等在饭后茶余津津乐道。

听完了楠木正成的故事之后,朱舜水说道:“我觉得,这人不应该是朝敌啊。”

“何以见得?”

“为自己的主君尽忠而死,怎能被论为朝敌?南北两朝更替那无非是天运,如此诟病一个忠耿良将,是没有道理的。”朱舜水解释道,“更何况这楠木正成要真是大奸大恶之人,又怎会说出七生报国这样的话?”

德川光圀先是一愣,但随后立即点头称善。

朱舜水则继续说道:“水户殿下,据我所知,当今日本虽然由幕府治理,但实际上国家最高统治者应该是位于京都的天皇。”

德川光圀说没错,本来自战国之后皇家威望就一落千丈,再加上我爷爷神君德川家康的一部公家诸法度,更是把朝廷那群人管的半死不活。

“殿下难道不觉得这并不合适吗?”朱舜水坦言道,“日本天皇和我中华皇帝一样,都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德川幕府说到底不过是臣子,臣子以法度来约束天子,未免不妥。”

虽然以法制君在现在看来乃是近乎君主立宪的先进制度了,但在当时的朱舜水眼里,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老先生认为,德川幕府是马上得的天下,也就是所谓的霸道,作为霸者,理应尊重王者,也就是天皇,倒不是说要把国家大权让给朝廷,而是应该对天子礼遇有加跪天拜地,绝不应该制定什么只让天皇研究学问的法度。

江户时代的日本并无西方礼节,如果有的话,那么此时德川光圀要做的事情多半是上去紧紧握住朱舜水的手,甚至是热烈地拥抱,然后说一声:“知音哪!”

因为不能这么做,所以光圀只是一脸严肃正经地说道:“舜水先生,在下有一事相求。”

“何事?”

“希望你能助我修史。”

“什么?!”年近七十的朱舜水没把持住,着实吃了一惊。

虽然他是一代大儒没错,可那是中国的大儒,老人家来日本不过五六年连日本话都没整明白,你让他帮着修日本史,岂不是开玩笑?

德川光圀表示自己是认真的,绝非开玩笑,而且水户藩已经组起了一套写作班子,用不着先生您亲自动手,您只需要常常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教会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