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七章 你爱吃拉面吗?(第4/9页)

一个坚持要让位,一个死活不肯从,闹到最后哥哥实在是折腾不过弟弟,便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里逃走了,而弟弟一看这情形,也连忙宣布退位,不肯再做国王,并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追随着哥哥的脚步和他一起隐居在了渤海之滨。

再后来就改朝换代了,商朝为周所替代,周王闻得两兄弟有贤名,特地派人邀他们出山做官,但兄弟俩宁死也不愿当亡国奴,双双不食周粟而亡。

这哥哥,叫伯夷,那弟弟,叫叔齐,书的名字,则叫《史记》,作者司马迁。

看完这个故事后,德川光圀极为震动,其实他并非是德川赖房的长子,而是次子,但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被选为水户藩的第二代继承人。这18年来,身为次子的他一直心安理得地做着水户德川家的世子,却从未有过一次想到自己的哥哥松平赖重,他甚至都觉得,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但当他看了叔齐伯夷的那些事儿之后,心中的那种理所应当的想法第一次发生了动摇,他甚至觉得,哥哥松平赖重吃亏太多,应该把世子的头衔让给他才行。

但江户时代的日本比不得商周时候的中国,各藩诸侯的世子一旦确定,要想再变动就得通过幕府,得在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之后,方能实行更改。

也别说中央政府了,就连德川赖房都没能同意,他觉得这小子忒胡闹了,今天看了个伯夷叔齐就想搞让位,那明天要让你看了陈胜吴广你打算作甚?

同时,哥哥松平赖重也坚决不肯,他觉得自己的弟弟天资聪慧,本来就是做水户藩主的不二人选,现如今更得父亲青睐,哪有说改就改的道理?                           

就这样,德川光圀人生中第一次效仿《史记》行动便就此宣告失败。

但对于中华文化的倾心和神往,却再也未曾改变过。

宽文元年(1661年),德川赖房病逝,33岁的光圀继承家业,成为水户藩藩主,在给自己爹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儒式葬礼后(当时日本葬礼多为和式),他便派人四处出访,打探寻找从大明来日本避难的读书人,想把他们请来水户藩。

其实早在请朱之瑜来江户之前,小宅处斋就已经奉命拜访了数十位东渡日本的明朝遗老,在做了深入交谈了解后,最终认定朱先生的学问最大,所以就选他了。

但朱先生却并不怎么乐意,一来自己在长崎已经住了五年,地头人头全混熟了,都准备打算买田躬耕卧读了,没理由说搬走就搬走的;二来是舍不得安东正约,想当年自己初来乍到身无分文,人家毫不犹豫地就拿出工资的一半来周济,和这份情谊相比,纵然是二十五万石身家的水户侯,又算得了什么?

倒是安东正约大度得很,表示早就听说那位天下的副将军好贤嗜学尊儒重道,既然现在他前来相邀,那就应该去一趟,不为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能更好地把先生的理想和中华的文化传播给全日本的读书人,同时他还安慰朱之瑜,说日本不比中国,地方并不大,就算去了江户以后也能常来常往的。

更何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安东正约这一辈子都会管你叫老师的,就算以后发生了什么不测,只要您回长崎来,我仍将会拿出一半的俸禄来供养老师。

最终朱之瑜为安东正约说服,于当年七月离开长崎,来到了江户。

下船时,德川光圀亲率手下家臣团在岸上迎接,见面之后,又恭恭敬敬地行了弟子礼,然后说道:“学生不敢直呼尊师名讳,还请先生取一字号。”

朱之瑜想了想:“老夫余姚人,和舜帝同乡,就叫舜水吧。”

这便是朱舜水之名的来历了。

朱舜水去了江户之后,主要的工作是讲课,水户藩为他准备了专门的课堂用以传道授业解惑,当时前去听课的,都是些在日本叫得上号的学者,或者是跟水户藩本身有着密切瓜葛的读书人,比如电视剧《水户黄门》里跟着黄门一起微服私访的那位渥美格之进(格さん)的原型安积觉,当年不过10岁,因为他爹安积贞吉乃系水户名儒,因此特事特办地入了舜水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