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三章 邪马台:倭国统一的雏形

因为魏国的文化技术比较发达,所以在使节团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把一路上的各种数据记录在案,从而使得今天的我们得以大致知晓带方至邪马台的距离,以及关于邪马台国情的一点相关数字。

这帮人的行走路线和难升米他们相同,也是先走陆路到带方郡,随后上了船,往南航行了七千里,然后抵达狗邪韩国。

从韩国继续开船,漂一千多里,到达了一个叫对海国的地方,在那里,使者受到了统治当地的部落首领卑狗和卑奴母离的热烈欢迎。

对海国就是今天的对马岛,当时那里算是邪马台王国下属的一个分支部落,方圆大约四百多里,居民一千多户,岛上山势险峻,林中野兽出没,几乎没有什么良田,那里的人基本上完全依靠食用海产过活。

在对海国,几位魏国使者看到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吃饭的时候,几个倭人将刚刚从海里捞上来的上等蚌贝放在这些人的面前,并示意他们趁着新鲜尽快享用。

没错,这贝是刚捞上来的,连洗都不曾洗过,便直接端上来的新鲜之物。

所以魏国人有点傻眼,不知道该怎么下口。

倭人则以为对方是初来乍到没吃过这口,于是连忙很好心地教他们说,先用小刀把壳撬开,然后吃里面的肉就行了,这壳千万别吃。

一边说,一边当场演示了一遍,果真是撬开了贝壳之后将里面的贝肉给生吞了下去。

自燧人氏造火以来,吃了几千年熟食的中华人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一个个险些把在昨天吃的晚饭都给吐出来,只能赶忙推脱身体不适,食欲不佳,就暂时免了这顿盛宴吧。

倭人倒也聪明,一看这样子就知道魏国使臣吃不了生食,于是便赶忙点起火来,将鱼贝等物在火上烤熟了再奉上。

这顿饭就这么对付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使者告别了对海国的诸君,踏上了继续前行的道路。

往南航行一千里,到了一支国,就是如今的壹岐岛,四方三百余里,多草多木多森林,但仍然是没什么好田地。

出了一支国,还是往南开船走,仍旧是一千里,到了末庐国。

末庐国就是今天佐贺县的唐津市,换句话讲,这帮人终于到了九州岛,离目标不远了。

再往东南走六百里,便是我们最初的主角——奴国,那里有住民两万户,算是比较大的部落了。

奴国往南叫投马国,有住民五万户。

投马国再往南,就到了本次出访的目的地——邪马台。

女王卑弥呼以最高规格接待了天朝使者,并且特允他们在全倭境内都可以自由行走。

也正因为此,才使得当时连文字都没有的日本得以为后世留下那么些许资料,也总算才能让后人稍微了解一些关于倭国特别是邪马台的风土人情。

从总体上来看,邪马台虽然比较原始落后,但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已经有比较完备的道德体制和法律秩序的社会。

至于具体的说法,那就让我们跟着魏国的使者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近在咫尺却又神秘无比的国度吧。

在中文里,一个地方的情报通常会被称为风土人情,往往风土在人情之前,所以魏国的使者们首先是在邪马台的山川森林以及平原上到处参观勘察,结果他们发现,这是一个物资相当匮乏的国家,无论在何处,都看不到大型野兽,比如老虎和豹子的踪迹。同时,老百姓似乎也不知道饲养牛马羊等家畜,别说饲养了,就连见都不曾见过。

而且虽说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但因为铁矿资源不够多及冶炼技术尚不发达,从而使得大多数的邪马台士兵依然用着木枪、木盾和木弓,而箭头则一般有三类,分别是竹制、铁制和骨制,其中当然是铁制箭头最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