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3/8页)

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得到乾隆帝的特殊照顾。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皇帝将漂亮的宫女巴朗赐婚给他。这是十分难得的殊荣。图尔都真是欢天喜地。不仅如此,皇帝还在京城赐给了图尔都很大的宅院,按伊斯兰式样建造。同时,命宫人给他带去了丰厚的奖赏。这使得在宫中的容妃十分感激,她也因此而十分安心,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很得帝宠。不久,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更是回部的骄傲和自豪。容妃死后,乾隆皇帝感念她的美丽和温顺,除了为她大办丧事外,对她的家人也是格外照顾,容妃的家人,在容妃死后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可说是皇恩浩荡。他们千恩万谢地接受了乾隆的恩赐,对清王朝更加忠心耿耿。

“华妃”之宠

清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通常是以廉洁的面目出现的。所以,在外戚的问题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毫不留情。

外戚会不会依仗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而飞扬跋扈呢?历代有之,因而,清代驭之尤严。一面礼遇外戚,一面又铁面无私,尤其当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皇帝会怎么办呢?

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隆科多,以贵戚授一等侍卫,累迁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重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病逝后,隆科多传遗诏,拥立皇四子胤禛继位。隆科多因此而承袭一等公爵,雍正帝称其为舅舅,委以重任。可是,因其掌握雍正帝继位的秘密,为雍正帝所忌惮。雍正五年十月,以四十二大罪圈禁,判终身监禁,死于幽所。

雍正帝敦肃皇贵妃年氏,在《甄嬛传》中,她是个性鲜明的一个角色。剧中的华妃,实际上是年妃,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与人结怨很深,包括雍正皇帝都防着她,为防止她怀孕生子,便在她的房中放置欢宜香,导致她终生不孕。真实的华妃(年妃)是怎样的呢?

一是谨小慎微。资料记载,当她接到娘家的信函时,都不敢拆封,要交给雍正帝看后,自己才看。

二是深得帝宠。生育是最好的见证。年氏生育子女最多,有3子1女出生,足见其宠。更为重要的是年氏不以兄长年羹尧案受牵连,且屡有加封,直到去世前7天,已晋封为皇贵妃,在雍正的后宫中已是难得的殊荣。

三是死后殊荣。年氏死后,雍正上谕评论最为真切,充满了柔情。上谕中有“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慎,驭下宽厚和平”,反映出雍正帝对她的信任和无限情愫。命死后葬入帝陵,将来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之中。这对于寡情之君雍正来说,已是相当不易了。

最关键的是,雍正帝非常宠爱她,而年妃自己也谨小慎微。所以,年妃病逝后,雍正帝深深自责,觉得对不住她。

她的兄长年羹尧原为雍亲王藩邸旧人,雍正元年(1723年)授抚远大将军,平步青云。可是,到雍正三年(1725年),因居功放纵,结党营私,被罗织成九十二款大罪。此时,其妹虽被封为皇贵妃,但已病为不治。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氏死于圆明园,雍正帝再无后顾之忧,于十二月迫年羹尧自尽。

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高氏,出身名门,颇具大家风范,乾隆帝很宠爱她。她的得宠源于漂亮的外表,生前即获得皇贵妃的高贵封号,实属凤毛麟角。可惜,她终生不孕。死时,以皇贵妃最高贵的“慧”和“贤”字为其谥号,并附葬裕陵地宫。慧贤皇贵妃的这个谥号,居然使得当时的中宫皇后大为眼热,请求乾隆百年后赠予自己这样的谥号。乾隆十三年,皇后病逝,乾隆帝如其所愿,为她加上了“孝贤皇后”的谥号。

慧贤皇贵妃亲弟弟高恒,依仗是皇帝的小舅子,在其任两淮盐运使时,侵贪巨款,事泄被人告发,乾隆帝大怒,一面查抄其家产,一面下令处斩高恒。当时,孝贤皇后之弟、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也为其求情,乾隆帝怒道:“若皇后兄弟犯法,当如之何?”吓得傅恒再不敢进言,高恒被押赴市曹斩首。不仅如此,到乾隆四十三年,又因贪墨和扰累回民,而将慧贤皇贵妃之侄高朴立正典刑,后世遂称其为英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