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后妃的「责任」和禁忌(第2/10页)

当然,在正史资料中,你很难发现关于皇帝如何幸宫的记载。但是,在一些民间笔记中却有记录。描述皇帝在和后妃行事时,太监在窗外一直等候,目的是看着皇帝不要太久,以免累坏了身体,或是耽搁上朝的大事。否则,皇帝如果不顾一切,很久也不出来,太监就会高喊:“时间到了,时间到了。”或者会在窗外高声念叨所谓祖宗家法,来提醒皇帝,赶快结束吧。据说,敬事房的太监会在皇帝临幸后妃时记录下妃子的姓名,临幸的时间,以便作为查阅后妃怀孕的依据。每当皇帝行完事出来时,太监会问:“留不留?”倘若皇帝说“不留。”那就要太监们将这位后妃的某一穴位按住,将龙种排出体外,就不会怀孕。其实,清朝的皇帝,并不存在所谓“不留”的问题,我们遍查清宫史料,也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记录。

可以肯定的是,皇帝很少到后妃寝宫里过夜。更多的时候,他要传旨某妃到皇帝的寝宫来侍寝。

绿头牌并不仅仅在召幸后妃时使用,凡觐见皇帝者,皆用粉牌书写姓名呈上。图为清末肃亲王和袁世凯觐见时所用头牌。

康熙以前至明朝诸帝,都住在乾清宫,皇后居坤宁宫,其他妃嫔分住东西六宫,取“乾”天“坤”地之义。乾清宫西暖阁共九间寝室供皇帝居住,上下置二十七张床,主要为安全起见。即使如此,明朝还是在此发生了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里成了多事之宫。雍正以后,皇帝以养心殿为寝宫,似乎比之乾清宫更加安全。因此,为了避免明朝故事发生,多疑的雍正要离开乾清宫,而被召幸的后妃都在养心殿过夜。

清代的皇后并不真正居住在坤宁宫,只是大婚后的新婚夫妇在此居住三天。此后,皇后便在东、西六宫中任选一处遂心的寝宫居住。清制规定,每年的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时间,皇帝必须和皇后同房,这是皇后的权利。其他时间,则由皇帝自定了。即便是如此,有些皇后也没有能够怀孕,那真是太不幸了。但不管怎样,皇后怀孕的概率还是远远大于妃嫔,恐怕与皇后的这一特权不无关系。

养心殿的开间、进深相对严谨,前殿歇山顶,面阔七间,正间为三间,与西暖阁前檐接出抱厦。前殿东西各置配殿五间,正中偏后,设宝座,宝座后置屏风、宫扇,皇帝在此召见臣工。西暖阁设坐榻,外安装木板屏,比较隐蔽,皇帝在此密议军机大事,清末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

养心殿后殿是皇帝的寝宫,为五间,与前殿之间有穿堂相通。皇帝办完公事,通过宝座的左右门即可回到寝宫。寝宫的正间和西间是皇帝休息和召幸后妃之所。皇帝的寝床长350厘米、宽200厘米,是典型的东北大炕。寝床上安置有豪华的玻璃炕罩,铺大红毡、明黄毯,用丝绸或纱罗帐,帐上挂香囊、荷包。寝宫内置有两张龙床。

在寝宫外东西两侧设有后妃临时居住的围房,有小门与皇帝寝室相接。这些围房把养心殿紧紧围在中央,使得养心殿更加安全,养心殿内皇帝与后妃间发生的事情就更为神秘,外人无从知晓。

房中药

皇帝会不会用房中药呢?答案是肯定的。皇帝用房中药是很正常的事情,三宫六院的后妃,已使其应接不暇,再有其他女人,身体就更加虚弱了。《清朝野史大观》中有“圆明园内发现之房中药”栏目,今录之于后:

“丁文诚官翰林,一日,召见于圆明园。公至时过早,内侍引至一小屋中,令其坐,俟叫起。文诚坐久,偶起立,忽见小几上有葡萄一碟,计十余颗,紫翠如新摘。时方五月,不得有此,异之。戏取食其一,味亦绝鲜美。俄顷,觉腹热如火,下体忽暴长尺许,时正着纱衣,挺然翘举不复可掩。大惧欲死,急俯身以手按腹,倒地呼痛。内侍闻之,至询所苦,跪对以暴犯急痧,腹痛不可忍。内侍以痧药与之,须臾痛益厉。内侍无如何,乃饬人从园旁小门扶之出,而以急病入奏。公出时,犹不敢直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