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忠义超越民族(第3/7页)

意见偏颇,则性之所近而然也。义论悖戾,则心之所激而成也。

如此说来,汪景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吧。雍正帝在翻阅首页时题字:

惜见此之晚。

这句话现在依然留在书上,墨色分明。

因年羹尧事件连坐的还有一个文人——钱名世。他是当时有名的作家,但因赠年羹尧诗赞美其平定西藏之功而触了雍正帝的逆鳞。对他的处罚与众不同,雍正帝亲自为他挥毫写下“名教罪人”(道德上的罪人),制成匾额,命他挂于家门之上;并且不厌其烦地下令让朝廷官吏中善于写文章的人各自作诗一首,谴责他离经背道的行径,并汇成一册赠予钱名世,让其自费出版,并颁发给天下的学校各一册。该书的序文为雍正帝亲自所作。

接下来发生的文字狱是查嗣庭案。查嗣庭作为朝廷官吏被任命为江西省乡试(科举的最初级考试)的正考官,考试题目出的是“维民所止”一句。这是《诗经》中的句子,意为“这是人民所居住的地方”,但有人揭发“维止”二字是“雍正”二字的去头。雍正帝单凭此事不能将其治罪,因而搜查其家,发现两本日记,其中有诽谤康熙帝的政治的语句。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事件作为大逆罪处理似乎证据不够充分。在监狱被拘禁期间,查嗣庭病逝。后来雍正帝下达判决,查嗣庭被戮尸枭示,他的子孙被处以流刑,财产被抄没。原来查嗣庭被雍正帝盯上,是因为他被认为是朝中大臣隆科多的党羽。当时,隆科多与年羹尧内外勾结,多有专权的举动,因此受审,不久被参劾,共有四十一条罪状,但他毕竟是拥护雍正帝登基的功臣,因而没有被处死,仅被处以监禁之刑。

这些文字狱的登场人物以浙江人居多。汪景祺和查嗣庭是浙江人,接下来将要登场的吕留良也是浙江人。雍正帝大概是憎恨浙江人的。为了警戒众人,雍正帝命令取消浙江省的乡试。被取消乡试意味着该地区的人无法成为官吏的候补者,这对当地人民来说真是沉重打击。即使对清朝抱有反感,他们也依旧渴望得到官吏的地位。幸而浙江总督李卫受到雍正帝喜爱,在他的劝解下,禁令不久便解除了。

在年羹尧悲惨地结束了一生后,取而代之成为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总督,负责西部边疆军事的是岳钟琪。此人姓岳,传说是南宋忠臣岳飞之后。若是岳飞的子孙,就应当如同岳飞一般,为了汉人将异民族建立的清朝视为仇敌并与之斗争到底。因此,有个叫张熙的人特意前去劝他谋反。岳钟琪大惊,赶紧将张熙绑缚送至朝廷。张熙是被他的老师曾静教唆的,因此朝廷将罪魁祸首曾静逮捕归案。审讯曾静后,雍正帝才意识到一部分中国人的反清思想根深蒂固、挥之不去,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他的自信。

在此之前,从顺治朝到康熙朝初期,浙江省有一位名叫吕留良的文人,他是遵奉朱子学的学者,抱有强烈的反清思想,终生不仕,隐居而终。他留下了文集、日记等著述,其中不仅包含反满思想,某些还被印刷出版,广为世人所知,他死后被尊如圣人,甚至历任地方官都会前往其祠堂致敬。曾静的民族革命思想不外乎是与吕留良的著作产生共鸣的结果。通过讯问曾静,雍正帝得知吕留良的思想在汉人之间广为流行,他密书浙江总督李卫,命令押收吕留良家的一切文书。

李卫其实也曾受吕留良的名声所惑,为他的祠堂赠过匾额。接到命令后,李卫大惊失色,逮捕吕留良的三子,将其他家人监禁在家中,因书籍甚多,一时难以搬运,在书架上悉数贴上封条,制作目录,仅将必需的书籍送至北京。雍正帝对李卫说:

[斯事朕谈笑而处之。无故加之不怒一语,朕生平所长。若谓此等遂致淆乱胸怀,则汝为不知汝君之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