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战争的影响(第3/3页)

图11 1630年《时髦比赛》(A-la-Mode-Kampf)以大幅版面刊登当时的法国热。沃尔芬比特尔的奥古斯特大公图书馆传单收藏室藏。

事后来看,“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在战时竟然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这一点从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比如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巴洛克戏剧、音乐(尤其是许茨的作品)、歌剧、芭蕾等主要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自然科学、法律和政治理论领域也有了发展。一些后来影响深远的进步在当时已经有了征兆:文盲率的降低,书籍和报纸的出版,注重学识和科学的社会逐渐形成……而要描绘出大众文化的改变,可能更为困难。精英们,也就是那些试图控制社会的人,他们留下的记录大多是哀叹道德的下滑,酗酒、私生和漠视宗教情况的增多。按照当时的记录来看,大众几乎无法“分辨上帝与恶魔”。这些看法带来的是17世纪晚期大量的改革,并推动了各地的宣教。不过每一代人都会为假想的所谓道德标准的下降而唉声叹气,怀念“美好的旧时光”。同时,受教育阶层和大众之间的想法越来越不一样。在17世纪晚期,对巫术的控诉开始减少,因为地方执法官不再确信他们能够找出谁是巫师,但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们仍然相信巫师的存在和巫术的力量。从较为私密的耻辱观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文化之间的区别,这点在后来“宫廷文化”(courtly culture)的发展中更加明显。

图12 对“旅行者”的生动描绘。17世纪中期混乱的欧洲社会中,他们是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出处:Weltgeschichte(Berlin: Ullstein, 1907—1909)。

无论如何,三十年战争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战争的历程和结果充分体现了德国政治的分裂特点。它还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另一阶段的权力分散。其对德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加剧了德国相较欧洲其他重要国家的经济衰落,而且为接下来几个世纪诸侯实力的增强、领地和城市实力的衰弱打下了基础。专制时代的德国并非由独立的贵族或中产阶级控制,而是充满了中小规模的邦国、宫廷贵族和官僚机构。还有一点意外的是,此时的德意志文化中有一种普遍的丧失自信的感觉,经历了几代人的痛苦和不安之后,德意志人民需要复兴。


[1]马萨林(Mazarin),又译:“马扎然”。——译者注

[2]尼德兰联邦(the United Provinces),即荷兰共和国。——译者注

[3]175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是1450年的3倍,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在1648年后花了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使人口恢复到了1648年以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