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发起冬季攻势(第4/4页)

但是和雍丘城一样,东武阳最终还是被攻破了,袁军进城后发现城里饿死的就有七八千人,大家一个个互相枕着躺在那里。

臧洪被抓,袁绍一直很喜欢他,有意留他一条生路,袁绍说:“臧洪,你为什么辜负我?到了这个地步,你现在服了吗?”臧洪虽然饿得发晕,但还是抖擞精神,当着众人的面痛斥袁绍,袁绍无奈,下令把臧洪杀了。

东武阳之战规模不算太大,但对袁绍的打击是沉重的,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袁军主力被拖在南线,在北线只好采取守势。假如没有这场攻城战,兴平二年(195)袁绍可以专心对付北面的公孙瓒,他解决幽州问题就会提前,仅仅在一年后献帝就回归了中原,袁绍也就不会因为受制于公孙瓒而无法分身了,抢得历史先机的或许应该是他。袁绍虽然最终消灭了臧洪和公孙瓒,但却打乱了他的发展节奏,使他在与曹操的竞赛中总落后了一步。

现在曹操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从兴平元年(194)下半年开始曹操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重新收复了兖州,到次年的夏天,也就是雍丘战役结束时,整个兖州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曹操把精力放在对兖州的治理上,他多次向程昱、毛玠等兖州本土人士征求意见,毛玠提出要重视农业,发展经济。毛玠认为:“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国家的经济将陷入更大的困难,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物资装备,对此必须早作准备,唯今之计应该鼓励农业生产,积蓄力量,成就霸业。”

这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建议,对曹操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毛玠的看法体现出对战争后勤重要性的认识,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拼人数了。甚至战略战术也退居到次要位置,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变成了后勤。有吃的才有人,或者说有吃的就有人。有了人,手里还有武器的话,接下来才能打胜仗。

在当时的各路群雄中没有人比曹操对此更有体会了,他跟吕布的这一仗,受过苦,挨过饿,更知道粮食的重要,后勤的重要。曹操接受毛玠的建议,下令在所控制的地区全面恢复农业生产,经过努力,第二年夏收时兖州刺史部的农业得到很大的恢复,曹操的手里积累了足够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