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挫折让人变通(第2/4页)

“求,你怎么样?”孔子又问冉有,他其实更看好冉有。

“我嘛,没有子路哥那么大的志向啊。”冉有说着,笑了笑。“我呢,给我一个方圆五六十里或者七八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大概也是三年时间吧,我能让百姓富足。至于礼乐这样的事情,还要等待君子来做了。”

冉有话里有话,其实他对孔子的礼乐说法不以为然,认为那太理想太脱离现实。

“赤,你说说。”孔子对冉有的话不置可否,问公西华。

“我不敢说我能做什么,我愿意学习。祭祀宗庙,或者接待外国君主盟会这类事情,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名助理主持人。”公西华说,他岁数最小,说话也不敢太大声。

孔子点点头,他对公西华还是很欣赏的。

曾皙正在一旁弹瑟,瑟声不高,因为他知道不要干扰了这边的谈话。此时一曲尚未终了,孔子耐心地等着。对于曾皙,孔子还是另眼相看的,一来曾皙的岁数仅仅小于自己,现在的教学主要还是他在负责,在孔子的学校里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子路,作用则仅次于孔子;二来,曾皙跟随自己多年,这一次又特地从鲁国过来辅佐自己,这让孔子非常感激。

一曲接近尾声,孔子才发问。

“点,说说你啊。”孔子问。

“铿”一声,孔子的话音落的时候,恰恰是曾皙瑟声结束的一刻。

“我的志向和他们都不一样啊。”曾皙说,笑笑。

“没关系啊,人各有志啊。”孔子说。

“我的志向不大,晚春的时候,穿着轻薄的衣服,会同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跳舞,唱着歌一路归来。”曾皙说。他的志向,类似于隐者了。

“我的志向跟曾皙一样啊。”孔子慨叹。

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离开之后,曾皙留了下来。

“老师,你觉得三个人说得怎样?”曾皙问。

“都说出了自己的志向啊。”

“那,老师为什么对子路的话有些不以为意?”

“治理国家要靠礼,可是他说话还是一点礼让都没有,所以我笑话他。”

“冉有谈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怎么见得方圆五六十里就不是个国家呢?”

“那公西华呢?他说的不是有关国家的事吗?”

“祭祀和盟会,不是国家的事是什么事?公西华要是只能当助理主持人,还有谁能当主持人?”

通过这一段对话,弟子们知道,孔子的志向已经从治理国家、拯救天下下降到了享受人生了。

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聿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