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子产执政(第3/5页)

羽颉是谁?子羽的孙子。

装备停当,良霄率领人马攻打内城的旧北门。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

驷带和子皙探听到良霄杀了回来,立即组织家兵迎战,于是,驷家和良家就在卖羊的大街上交上手了。

良霄和驷带都派人来找子产,请他出兵帮忙。

“你们兄弟之间闹到这一步,我帮谁?我谁也不帮,让老天爷了结你们之间的恩怨吧。”子产拒绝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随便站队。

良霄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让他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子皮、子石的队伍相继加入战团,良霄的人马除了被杀就是被俘,良霄也战死在街头。

良家被消灭了。

子产料到了这个结果。

子产也知道,现在驷家比从前更加张狂了,如果现在向他们表达顺从,今后一辈子在他们面前翻不了身。子产知道,越是他们气焰嚣张的时候,越是不能向他们屈服。

战斗结束,满大街的尸体。

子产来到了良霄的尸体前,为他穿上一身干净衣服,枕到他的大腿上大哭起来。随后,子产收殓了良霄,又把他葬到了良家的封邑斗城。

自始至终,子产没有去搭理驷家。

驷家对子产很不满。

“奶奶的,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打他。”子皙要出兵攻打子产。

“谁敢?谁打子产,我就打他。”子皮发火了,他强压住火对子皙说:“礼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杀了讲礼法的人,国家就完蛋了。”

看见子皮真的发火了,子皙也怕了。

从晏婴哭齐庄公,到子产哭良霄,其实其中有一个共同的技巧。晏婴和子产都属于不站队的人,一旦国内发生内讧,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站在失败者一边,那就要逃亡,那就很失败;站在胜利者一边,那就要去表达效忠,那就很没面子。如果哪一边都不站,那就会被胜利者自动划到对立面。这个时候,既不想逃亡,又不想去表达效忠,怎么办?

子产和晏婴告诉了我们答案:去哭尸,去哭战败者的尸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危险呢?

首先,这没有危险。哭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现,胜利者不会认为你对他有什么威胁,何况这时候早就大局已定。

而好处很多。

老百姓会认为你很勇敢,这个时候还敢去哭战败者;同时,老百姓也会认为你很够义气,很仁义。

而胜利者也会对你另眼相看,因为这时候大家都去表达效忠,胜利者根本瞧不起他们,而你敢于这样做,说明你是个值得交往的有原则的人,胜利者愿意拉拢你。其次,胜利者这个时候需要安抚人心,特别需要你这样的典型来反衬他们的大度和对人才的器重。

所以,当你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哭,就是最好的办法。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你会弹不会弹。

游吉恰好在这个时候从晋国回来,听说郑国大乱,良霄被杀,子产很孤立,他也害怕了。到了都城之外,派副手回来复命,自己不敢进城,准备流亡到晋国。

“驷带,你赶紧去把游吉追回来,别让人家说你们驷家逼得大家四处逃亡。”子皮立即派驷带去追游吉。

终于,驷带在郑晋边境追上了游吉,一顿劝说之后,游吉还是不放心。

“兄弟,如果你不信,咱们就盟誓。”驷带没办法,扔了两块圭玉到河里请河神作证,与游吉盟誓,游吉这才跟着他回到了郑国。

【伪君子】

良家被消灭,现在有两个权力问题要解决。

首先,良霄被杀,空出来一个卿的位置,这个位置给谁?

其次,良霄死了,谁来执政?

按照顺位,应该是子石递补。但是,子皙早已经虎视眈眈,志在必得。这个位置,给谁?

除了子皙,所有人都认为应该给子石。一来,按顺位轮到了子石;二来,驷家已经有了一个卿,不适合再有一个;三来,所有人都讨厌子皙,甚至包括驷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