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章 楚庄王的陷阱

讨伐陈国,对于楚庄王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实际上是要进一步试探晋国的反应。对于晋国的权力斗争,楚庄王一清二楚,他知道,现在是到了跟晋国人算总账的时候了。

第二年,也就是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庄王下令讨伐郑国,因为郑国又跟晋国混在了一起。

楚国全军出动。这一次,楚庄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郑国,或者说,根本就不是郑国。

【比耐心】

楚军在一月开始进攻郑国,郑国则立即向晋国求援。

战争开始了吗?不,战争并没有开始。什么开始了?比耐心开始了。

楚军一路秋毫无犯,直接包围了荥阳。但是,楚国人并不攻城。

“大王,为什么不攻城?”伍参私下里问。

伍参是谁?

嬖人伍参,就是那个给楚庄王讲鸟谜语的人。这么多年以来,他尽管级别不高,但是地位不低,楚庄王一直很信任他,去哪里都带着他。

“因为我们要等晋国人来。”庄王轻轻地说。

伍参是个聪明人,他没有再问,他知道,很长时间以来,庄王都在研究城濮大战的战例。毫无疑问,庄王要用晋国人的方法来对付晋国人。

“郑国人,千万别投降啊。”楚庄王自言自语。

围城打援,这是楚庄王的发明。

绛,中军元帅府。

荀林父虽然最终成为中军帅,但是他明白,自己在晋国政坛上还是势单力孤。如今郑国来求援,情理上说是应该立即出兵的。但是出兵容易,打起来就很难说胜负了。如果战败呢?连赵盾和郤缺都不去碰楚国人,凭什么自己要当这个冤大头?

但是,如果拒绝出兵呢?拒绝出兵又会给政敌留下口实。

想来想去,荀林父想到一个办法。

“回去告诉你们国君,请他无论如何顶住,我们很快就来。”荀林父打发了郑国特使,然后开始拖延时间。

在心里,荀林父希望郑国赶紧投降。

好奇怪的一场战争。

郑国人显然没有能够捉摸透两个大国的想法,他们还傻乎乎地等晋国人来支援呢。

眼看都城被包围了十七天了,晋国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郑国人有点急了。

“我看,投降吧。”郑襄公的哥哥,上卿子良建议。按照子良的理论,“晋楚无信,我安得有信”(《左传》)。意思就是:晋国和楚国都没什么信用可言,我们讲什么信用?谁来我们就投降谁好了。

郑襄公有点犹豫,他不大甘心,谁来谁强奸的日子令他厌烦了,他很期望当一回烈女。最后他想起一个办法来。什么办法?占卜。占卜的结果是投降不吉利。

“那就战斗到底吧。”郑襄公决定了,于是命令每条街巷都准备一辆战车以示决战到底,然后到祖庙中号哭,以示要以死来捍卫祖先的荣誉。于是,整个郑国都城哭声一片,连守城的将士们也都号哭起来。

楚军一看,怎么郑国人全都哭起来了?是国君死了?还是要出来跟我们拼命?

“全军后撤三十里下寨。”楚庄王下令,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撤军。

按照规矩,对方的国君死了,就应该停止进攻,这才符合战争的道德。所以,如果郑襄公死了,楚军应该后撤。而如果郑国人出来拼命,也就意味着要一战定胜负,那么晋国人就不会来了。所以,如果对方是要拼命,楚军也应该避免。

楚军后撤了,这下轮到郑国人困惑了。

怎么我们哭了一顿,楚国人就后撤了?郑国人分析了半天也没分析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能认为是祖先显灵,吓退了楚国人。

“立即修补城墙,抵抗楚国人。”郑襄公陡然间有了信心,准备坚持到底。

可是,郑襄公不知道,楚国人正希望他坚持下去。

等郑国人修好了城墙,楚国人再次包围郑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