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蠢猪式的仁义(第2/5页)

【仁义之战】

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十一月一日。

泓。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泓之战开始了。

泓水之东,宋军战车四百乘,宋襄公亲自指挥,列阵。

泓水之西,楚军战车六百乘,楚国国防部长成得臣指挥,准备渡河。

楚军显然没有把宋军放在眼里,按常理,渡河作战,必须趁早过河,先于对方列阵,以防对方半渡攻击。可是,成得臣完全不在乎,似乎宋襄公还在楚国的笼子里。

宋军列阵结束的时候,楚军还在渡河。

公孙固猛然之间看到了取胜的机会,就像下围棋,劣势之下看到了逆转的胜负手。

“主公,敌众我寡,趁他们还在渡河,人马未齐,现在发起攻击,一定可以战胜他们。”公孙固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声音竟然有些颤抖。

机会啊,敌人轻敌给了我们机会,这样的机会真是求之不得。

“不可。”宋襄公轻轻地说,甚至没有看公孙固一眼。

公孙固失望地摇摇头。

过了一阵,楚军全部过河,但是乱哄哄的,正在整理队列,部署阵形。“主公,趁敌人混乱,出击吧。”公孙固再次提出建议,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未可。”宋襄公摆摆手,意思是等半天了,这一下就不能等了吗?见公孙固还要说,宋襄公不高兴了,“兄弟,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厚道呢?没看见人家还没布好阵吗?”

公孙固要哭了。

终于,楚军准备好了。

楚国,天下第一强国。古人的话说:天下莫强于楚。

当时的天下,从北到南,没有一个国家是楚国的对手。

两军击鼓,同时冲锋。

不是狼入羊群,是狼群吃羊。宋军本来战斗力就不行,人还比楚国少,这个仗怎么打?不用发挥想象力,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宋军惨败,大将公子荡战死,宋襄公被重重包围,若不是公孙固率领亲兵拼死相救,宋襄公就又该去楚国的笼子里站着了。即便这样,公孙固保护宋襄公杀出重围的时候,宋襄公大腿上已经挨了一箭,血流如注,趴在车上。好在宋襄公的马不错,一路奔逃。半路上遇上子鱼率军接应,才把宋襄公救了回去。再看宋军,十死七八,襄公的亲军卫队无一逃生。还好,公孙固没有阵亡。

宋襄公狼狈逃回睢阳之后,子鱼立即布置守城,准备迎战楚军。

好在这次楚军根本没有准备攻城,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渡河回国了。

泓之战,宋军惨败。这是宋国军队上次被郑庄公全歼之后,又一次毁灭性的失败。

“该死的宋公,白痴啊。”“怎么摊上这么个弱智国君啊!”“怎么上次楚王没把他给做成人肉包子啊!”

宋国上下,一片骂声。

一场惨败,多少人家失去了儿子、失去了老公、失去了兄弟、失去了父亲,大家能不骂宋襄公吗?

那么,宋襄公是怎么看的呢?他后悔吗?他羞愧吗?

“仁义的人打仗,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二毛。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可是决不会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宋襄公说。仁义啊,仁义到底啊。

什么是二毛?二毛就是头发斑白的人。那三毛呢?头发全白的人。十毛呢?就是一块钱。

“主公啊,打仗是不能讲仁义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打仗就是杀人,怎么能不忍心呢?”子鱼讲了一通道理,归结起来,就是战场上不能心怀慈悲。

“不,宁可打败仗,我要仁义。”宋襄公说。

子鱼哭了。

【仁义的两面性】

对于宋襄公,历史上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基本上,儒家一派是赞扬的,不仅赞扬,而且捧上了天,类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过,先在这里说明的是,儒家祖师爷孔子一直拒绝对此进行评价,显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或者说他也是不赞成宋襄公的。《左传》中有大量篇幅来评价当时的事件,而对于宋襄公这件事,竟然没有片言只语的评论,这很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