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齐国(第3/4页)

【第十六,年终总结和考核制度】

年终总结很重要,考核制度很重要,否则谁还干活?

每年的腊月最后五天是年终总结,齐桓公亲自临朝听政,议定罚、罪、刑、杀。

年终总结之后,就是全年考核。每年正月初开始,就是齐国的考核期。考核也是五天时间,也由齐桓公亲自进行。

年前年后这十天,是齐桓公全年最忙的时候,平时基本不用干活,因为管仲内阁把什么都搞定了。

考核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管仲早就拟定好了。考核的对象是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考核之后,做得好的有赏,最后一名会受到批评警告。在今天,就是末位淘汰。

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便是“留令”,属于死罪。

在齐国当官,不容易啊。

【第十七,君主的管理】

老百姓和百官都要管理,那么,国君可以胡作非为吗?管仲说:NO。国君也要管理,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对于君主的管理,管仲有大量论述。《管子》中的“戒”、“君臣上”、“君臣下”、“禁藏”、“明法解”都是在说国君的管理,其核心大意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以身作则,要求臣民的,自己要先做好;第二,法令一旦颁布,就不能轻易改动;第三,赏罚都要根据法令来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更改。

除了原则上的限定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譬如国君只能在春秋两季出游,春天出去调查农事上有什么困难,这叫做“游”,秋天出去是要考察人民生活上有什么不足,这叫做“夕”。除此之外,出去吃喝老百姓,劳民伤财的叫做“亡”,在外面游乐得不想回来的叫做“荒”,这两种要严格禁止。

国君的义务是选拔贤良,知人善任,严格禁止事必躬亲,同样严格禁止干涉官员职责内的事务。

正因为管仲对齐桓公有了原则的和具体的约束,齐桓公基本上不扰民,也不干预官员的事务,真是想犯错误都没机会。

有没有一点君主立宪的味道?

【第十八,信访制度】

那时候就有信访制度了?别以为这是社会主义特色,老老祖宗黄帝那时候就有“明台”作为信访办来处理群众投诉了。

管仲设立了“啧室”,啧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意思,“啧室”就是信访办。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这是管仲设立“啧室”的目的。

信访办的门口写着四句话:“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法律是不是简明易行,刑罚是不是审慎公正,政事是不是简单而不扰民,税收是不是少而且方便缴交。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投诉的,无任欢迎。

直接批评国君的过失的,被称为正直之士,他们的意见都会被受理。

这不就是言论自由吗?

负责信访办的是东郭牙,因为他很正直,而且敢于和齐桓公争论。

【第十九,军事制度】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做内政而寄军令”,将军事编制隐于行政编制之中。规定国都中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主帅。这样就把居民行政、生产组织与军备、战斗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