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周公主义(第3/7页)

周公是什么人?周公所站的高度是管叔们想象不到的。

对付几个小泥鳅,周公是有把握的,他采取了三招。

第一招,牢牢把握军队,常备不懈。

在这一点上,周公是有经验的,他参加了伐纣,属于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而周朝的主要兵力在他的手中。

第二招,三巨头团结。

周公在流言传来的时候,把姜太公和召公请来恳谈,太公、周公和召公是当时的三巨头。关于召公,史料里并不翔实,他有可能是周公的弟弟,也有可能是周公的堂兄弟甚至堂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王族并且与成王的关系很近。在这里,我们认为他就是周公的弟弟。

“四哥,怎么我们最近越来越说不到一起了呢?”召公说话很直,他也开始怀疑周公图谋不轨,但是,他了解四哥的为人,因此他很困惑,就直接说了出来。

“二位,我之所以摄政,都是为了祖先的基业,为了大周朝。当今二哥早死,成王大侄子岁数又小,而天下远远没有太平,我只好这样做。等他长大,我自然会把王位还给他。”周公说。周公的话并不多,但是已经足够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周公说话是算数的。

有了太公和召公的理解和支持,周公还怕什么?

第三招,各个击破。

总理失踪了,成王命令手下搜查总理府,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周公要篡党夺权的证据。这一搜,真搜出东西来了,什么?当年在黄河边所作的祷文。

有人说,这难道不是周公在逃走时候造的假吗?兄弟,那可是三千多年前,放了六七年的东西,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东南亚证件公司”来制作各种假证件假文件,造假是造不出来的。有人又说,那难道不是周公六七年前就准备好了这一天?兄弟,若是周公六七年前就想到了这样的细节,他要篡位那不是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让出来?

成王在一瞬间被感动了,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感到惭愧,叔叔不避嫌疑为自己创下这样安定团结的基业,而自己竟然要怀疑叔叔,让叔叔不得不逃走,这难道不是罪过吗?

成王派人去楚国把周公给请回来了,叔侄相见,相顾而泣。周公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苍天是有眼的。

周公很担心成王淫佚骄奢,于是写了《多士》和《无逸》教导他治国的道理。此后,周公为周朝置备了完整的政治制度,周朝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尊崇无限】

周公去世之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左右。”

周公去世之后,成王将他葬在祖坟所在的毕,安葬在文王的身边,享受王的待遇,成王以此表达自己不敢把周公当做自己的臣子。

周公去世当年的秋天,秋收来到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骤雨,地里的麦子全部被刮倒,树木被连根拔起。周朝全国惊恐,周成王沐浴更衣,与召公和毕公前往祖庙打开金縢匮,这才发现了周公当年的祷文。成王大惊,急忙叫来管理祖庙的官员,问是怎么回事。“有这么回事,只是周公当时不让我们说。”管祖庙的官员这样说。

成王哭了,换了谁,谁能不哭?

“这一定是上天在警示我,以此表彰周公的大德。”成王于是决定郊祭周公,享受天子礼遇。

郊祭之后,云开雨霁,反向刮风,麦子都立了起来。那一年,天下大丰收。

这是神话吗?

崇高的品德是可以感天动地的,这不是神话。

为了表达对周公的崇敬和感激,周成王特批鲁国可以郊祭文王,鲁侯可以享受天子级别的礼乐。

周公逝世后,周公的爵位由他的子孙世袭,因此周公实际上有两个爵位世袭,一个是在中央政府的周公,另一个是诸侯鲁侯。